民事诉讼中第三人角色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关于第三人的参与诉讼,有以下规定: 1. 在第五十六条中,对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如果认为有独立请求权,就有权提起诉讼。而对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即使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此外,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应当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 2. 根据第一百二十六条,如果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3. 在第一百二十七条中,法庭辩论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其次,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接着,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最后,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审判长应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询问各方最后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属于当事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者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参加人。
-
民事诉讼第三人的第三人的概念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诉讼中的人。 在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启动后,由于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虽没有独立请求
2020.11.18 199 -
民事诉讼法第三人规定的当事人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属于当事人。 民事诉讼当事人指因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狭义民事当事人仅指原告和被告,广义民事当事人则包括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于已经开始的
2020.03.05 141 -
公证人是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正当吗
证人不属于民事诉讼活动当中的第三人,一般情况下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都有独立的请求权,有些人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也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核心权益。如果第三人是证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恐怕在作证的时候就很难说真话了。 【温馨提
2024.04.21 33
-
民事诉讼法中什么是民事诉讼第三人
子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
2021-03-19 15,340 -
法定代理与诉讼代理人的角色区分
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他们的产生基础不同。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代理人,其身份通常是通过法律所赋予的特殊属性(例如,看护人、家长等人际关系)自动构建的;而诉讼代理人
2024-12-03 15,340 -
刑事诉讼中,起诉参与人与当事人的角色和责任有哪些区别?
一、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概念 刑事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除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工作人员以外参加刑事诉讼活动,依法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的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
2024-12-15 15,340 -
中的第三人和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有何不同
区别很明显:最直接的就是:行政诉讼是对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审查。被告是行政行为作出者,第三人是由此产生相关法律关系的相对人。他在行政诉讼中不承担责任。而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
2022-10-06 15,340
-
00:59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具体如下:1、诉讼费由原告预交,法院判决后,依判决书的判决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原告预交的诉讼费用在判决生效后,可以到法院财务部门办理退费手续。诉讼费用中案件的受理费,属于当事人应交纳的费用,而诉讼中的其他费用,那么
8,214 2022.05.11 -
00:5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限第三人撤销权之诉的时效是:第三人应该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逾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予驳回。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法律规定的第三人,优于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
2,139 2022.04.17 -
0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次修订实行的时间为现行的教育法是2015年实施的。具体如下:公国现行的《教育法》是2015年12月27日修订的,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
3,88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