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民事生死状有法律效力吗

民事生死状有法律效力吗

2022-06-28 21:1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6-28回复

专业分析:

1、生死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我国法律不允许公民将自身的生命权作为赌注,基于违法内容形成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2、《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没有法律效力。 双方签订的生死状,是把人的生命做赌注,违背法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违反了法律法规和社会的强制性规定的。所以,基于违法内容之上形成的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无效的。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生死状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说是打架斗殴的,无论是双方意愿的,但是如果将他人打成重伤甚至死亡的,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国家要追究你的刑事责任。而被打的人或他的家属也可以告你侵权,要求你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是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造成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还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综上,生死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律师普法更多>>
  • 决斗有法律效力吗决斗生死状
    决斗有法律效力吗决斗生死状

    无效,因为生死状违反了禁止打架斗殴杀人的法律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的法律行为。

    2021.01.06 438
  • 民事调解书有法律效力吗
    民事调解书有法律效力吗

    民事调解书与确定的判决书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的效力与判决书的效力一样,都具有强制执行力

    2022.04.25 554
  • 民事和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民事和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民事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民事和解协议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民事调解,该调解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且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只是在诉讼外形成的和解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也可以要求法院作出司法确认,进而赋予其强制执行力。

    2020.07.04 119
专业问答更多>>
  • 生死状是否有法律效力

    1、生死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我国法律不允许公民将自身的生命权作为赌注,基于违法内容形成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

    2022-06-11 15,340
  • 生死状有没有法定效力呢

    没有的。生死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如果是打架斗殴的,无论是否双方意愿的,如果将他人打成轻伤害以上的,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而被打的人或他的家属也可以告侵权,要求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是合同关

    2022-05-14 15,340
  • 生死状有没有法定效力啊

    没有的。生死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如果是打架斗殴的,无论是否双方意愿的,如果将他人打成轻伤害以上的,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而被打的人或他的家属也可以告侵权,要求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是合同关

    2022-06-13 15,340
  • 生死状有效吗

    没有法律效力。双方签订的生死状,是把人的生命做赌注,违背法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违反了法律法规和社会的强制性规定的。所以,基于违法内容之上形成的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无效的。

    2022-05-1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间借贷纠纷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吗 01:07
    民间借贷纠纷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吗

    民间借贷纠纷中证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很多人为了方便、快捷没有通过银行去借款,而是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借款,弊端就是借贷手续不完备,缺乏担保抵押,容易发生纠纷。一旦发生了民间借贷纠纷,需要双方当事人提供以下三种类型的证据:第一,从书面的证据

    1,209 2022.04.17
  • 代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01:07
    代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代签合同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才有效力。 合同代签属于代理行为。 订立合同的时候,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所以,法律没有禁止合同代签,但合同代签要符合规定。 通常,合同代签应符合的规定包括: 要

    3,967 2022.04.17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400 2022.05.18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