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土地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土地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2023-03-07 15:1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青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3-07回复

专业分析:

土地仲裁时效为2年,对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由,驳回当事人申请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再次向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十八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土地仲裁时效为2年,对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由,驳回当事人申请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再次向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土地仲裁有时间限制,时效一般为2年。发生土地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律师普法更多>>
  • 工伤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工伤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赔偿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2020.05.12 69
  • 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2020.12.18 123
  • 工伤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工伤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工伤仲裁有时间限制,工伤仲裁时效为一年。 1、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规定的仲裁期限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期限暂停。仲裁期限自暂停时效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期限自当事人

    2022.04.11 217
专业问答更多>>
  • 仲裁办案时间有时间限制吗

    实际中仲裁办案时间有时会超过两个月的期限。有关法规规定,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另外,由于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致使仲裁庭无法继续审理

    2022-03-30 15,340
  • 劳动仲裁时间有时间限制吗?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的公断和裁决。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程序。 申请劳动仲裁有时效限制。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

    2021-11-18 15,340
  • 有限制劳动仲裁的时间限制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

    2022-04-06 15,340
  • 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吗

    1、关于劳动仲裁时效问题。拖欠工资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建议你在一年内申请仲裁。 2、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

    2022-01-2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继承遗产有时间限制吗 01:08
    继承遗产有时间限制吗

    对于受遗赠人来说,接受遗赠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是对于法定继承人以及遗嘱继承人来说,接受继承就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继承与遗赠不同。继承基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法定亲属关系而产生,而遗赠是一种无偿的赠与,受遗赠人应当在一定时间内

    1,208 2022.04.17
  • 财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01:30
    财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财产的继承存在时间限制,只要被继承人死亡之后,能够确定继承人的话,继承程序就会就此开始。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二条的规定,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展开。换句话说,财产的继承的起算时间就是,被继承人已经死亡,既包括自然死亡,又包括被宣告死亡。具体来

    1,342 2022.04.17
  • 取保候审有时间限制吗 01:05
    取保候审有时间限制吗

    取保候审有时间限制,最长期限是十二个月。根据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644 2022.07.02
房产纠纷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