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默示是什么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默示是什么意思?

2023-12-18 18:1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广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12-18回复

专业分析:

1、默示,指以明示(以语言、文字、或当事人了解其意义的符号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 2、默示分为两种: (1)推定:从行为人作出的特定积极行为推知其意思表示内容。如A公司司机外出时,车坏了,送去维修,修好后司机将车取走。汽修要求A公司支付维修费用,否则行使留置权。A公司请求宽限一周。(A公司没有直接说还与不还,但是请求宽限的行为,可以推定A公司承认了债务,是一种默示行为) (2)沉默:即从行为人的单纯沉默(消极不作为)中推知其意思表示的内容。如:A要卖房子给B,但是B一时之间拿不到主意,两人遂约定:B考虑10天,10天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0天过去了,B没有作出任何表示。AB之间的合同成立。(事先有约定,约定不作为的行为是一种意思表示。) 3、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双方有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如果(2)中的例子稍稍改一下,那么B的行为就不是一种意思表示了。如A要卖房子给B,对B说:你考虑:10天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这并不是两人的约定,也非法定情况。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 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 其 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他的真实意思为基础。行为人所为的行为,必须是他的真实愿望,如果他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真实意志; 那么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将会受到影响,意思表示构成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而行为人的内在意思则是其意思表示的基础。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规定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作为诉讼代表人,按照“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诉讼原则,依法为受害投资者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这被业内认定为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对于解决此前在诉讼领域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痛点有着重要意义。

律师普法更多>>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什么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什么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的效力,一般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可变更和效力待定几种情况。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1.04.13 398
  •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1)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 (2)意思表示不等于法律行为。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两个或数个意思表示;实践性法律行

    2021.02.08 678
  • 行为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法律行为有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12.02 570
专业问答更多>>
  • 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为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的形式包括明示和默示。关于默示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规定,《民通意见》第六十四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达意见,但其行

    2021-12-02 15,340
  • 简述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的默示,这两者的效力分别是怎样的

    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默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作为的默示即推定,是指当事人并不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而是实施某种积极行为进行意思表示。 不作为的默示即沉默,是指当事人不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而是通过实施某种消

    2022-03-08 15,340
  • 民事法律行为是意思和意思表示的统一吗

    意思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间志和愿望: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这种意志和愿望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因为: 其一、如果行为人仅有意思而没有以一定的行为表示出来,是不会发重

    2023-01-23 15,340
  • 法律中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区分了三种情况,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并逐一规定明确。 1、成年人为

    2023-11-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法典中彩礼是什么意思 01:15
    民法典中彩礼是什么意思

    民法典中并没有直接指出彩礼的含义,但是根据民法典第1042条的规定,婚姻缔结过程中,法律禁止了一方以结婚为由,索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具体来说,实践中的彩礼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的时候,男方向女方赠与的一定财物。换句话说,彩礼就是赠与物,

    2,396 2022.04.15
  •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什么意思 01:21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什么意思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是在状态犯实行行为完成后,为维持或利用不法状态以确保犯罪利益得以实现的行为,虽在形式上符合某一犯罪构成,但因法律对该事后行为缺乏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故不单独定罪处罚的行为。 根据相关观点可知,在状态犯中,当犯罪完成后,

    3,612 2022.04.17
  • 民法典1042条是什么意思 01:02
    民法典1042条是什么意思

    民法典第1042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能够以婚姻为借口达到赚钱的目的,比如说借结婚为目的骗取高价彩礼,婚后又以各种原因离婚,且不想退还彩礼的。第二是禁止干涉婚姻自由。干涉婚姻自由包括了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子女干涉父母婚姻等。

    11,379 2022.05.1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