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后的子女是不是独生子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意见】 算独生子女的 (1)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2)夫妻按有关规定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3)夫妻原有两个计划内生育的孩子,其中一个意外死亡,另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 (4)夫妻丧偶后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5)夫妻离婚前生育过一个孩子,离婚时孩子判由本人抚养,并且该孩子不满十六周岁的; (6)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过孩子,现家庭只有这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7)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孩子,其中一个由对方抚养,现家庭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8)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放弃生育,且现家庭孩子年龄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不算独生子女的情况: (1)生育第二个孩子的; (2)子女留在本市,父母双方在国外期间的; (3)未婚生育后不再结婚的; (4)单身(包括离婚者)收养孩子的; (5)孩子均已死亡的; (6)再婚夫妻一方原已生育过两个孩子,离婚时各抚养一个,又与初婚或从未生育过孩子的一方结婚,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
根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修订)》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项中的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 (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 (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 (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 (4)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离异后,一方依法与该子女共同生活,未再婚或与无子女的人再婚但没有生育的。 再婚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育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可以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生育子女的一方可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未生育子女一方可享受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奖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
儿子独生子,离婚后,再婚,算不算独生子女
再婚家庭,婚前各自都有一小孩的婚后不再生育算独生子女家庭吗如果该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而再婚后不再生育子女的,一般情况下还是不可以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除非再婚夫妻双方各自出示前配偶也不再生育的依据。独生子女确定标准如
2024.06.24 33 -
-
离婚后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孩子归女方吗?
独生子女,是指一对夫妻生育的唯一孩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兄弟姐妹关系会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定作用。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
2022-08-17 15,340 -
什么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定义是什么?
第二十七条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2022-08-18 15,340 -
独生子女证后办的领得到独生子女费,是2021年办的独子证?
一是父母可以领取养老补贴。农民朋友如果持有独生子女证书,到了六十岁之后,双方就可以领取养老补贴了,一个人一年最少可以领取960元,这一项补贴可以和基本养老金同时领取,所以一年一个人可以领1000多元,
2022-07-05 15,340 -
独生子女是否属于再婚独生子女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年修订)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项独生子女按以下标准确定:(一)夫妻双方只生一个子女或者只生一个子女;(二)无子女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三)社会福利机构
2021-12-03 15,340
-
00:57
独生子女离婚家庭财产怎么分独生子女离婚家庭财产的分割问题,也要遵守我国民法典第1087条的规定:首先,夫妻双方应当先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具体的分配方案以及分割方法。换句话说,就算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也不影响财产的分割问题。法院在具
1,727 2022.04.15 -
01:00
独生子女征地补偿双倍独生子女证2021年不能补办了。从2016年国家推行两孩政策开始,独生子女证制度就已经取消,原来已经办理的可以继续享受相关优惠,没有办理的就按照新人新办法处理,就算那些已经印刷好的独生子女证件大概也都已经销毁,不可能再给印刷一两本,而且独生
2,368 2022.04.17 -
01:13
深圳退休后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补贴深圳退休后领取独生子女补贴的流程如下:父母退休时可以领取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依据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一次性奖励。具体金额各地不同,一般不少于每人1000元。发放渠道
11,1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