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时候能解除合同吗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时候能解除合同吗

2022-06-10 18:2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山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6-10回复

专业分析: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违反合同附随义务不可以解除合同,一般认为违反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构成不完全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不可以,一般认为违反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构成不完全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不可以,一般认为违反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构成不完全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律师普法更多>>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是否能解除合同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是否能解除合同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能解除合同。附带义务不是双方明确约定的义务,而是基于履行合同所遵守的诚实信用原则,如说明、护理、通知、协助、保密等,属于履行合同所需的辅助义务。附带义务不是合同的主要义务,但会对合同的诚信履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合同的法定

    2022.04.14 403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可以解除合同吗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可以解除合同吗

    附随义务不是双方明确约定的义务,是基于履行合同所遵守的诚实信用原则而应自觉履行的义务,如说明、照顾、通知、协助、保密等,属于履行合同所需的辅助性质的义务。附随义务并未是合同的主要义务,但会对合同的诚信履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未履行或履行

    2021.04.28 123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违约可以解除合同吗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违约可以解除合同吗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违约可以解除合同,对于违反附随义务来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了是违约行为。附随义务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但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的目的、性质和交易习惯,应该附随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021.01.11 120
专业问答更多>>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可以解除合同吗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违反合同附随义务不可以解除合同,一般认为违反合同履行中的

    2022-06-06 15,340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可以解除合同吗?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违反合同附随义务不可以解除合同,一般认为违反合同履行中的

    2022-06-08 15,340
  • 违反合同义务能解除合同吗

    违反从合同义务一般不可以解除合同,因为即使违反从合同义务也不会必然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但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或是约定违反从合同义务为合同解除条件的除外。从合同义务主要是相对主合同义务而言,指从合同

    2022-06-06 15,340
  • 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后果是什么

    违反附随义务的后果主要有两种,赔偿损失与解除合同。 1、赔偿损失 违反附随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受损当事人的利益损失。通常情况下是法律强制当事人给受害人一笔金钱。违反附随义务侵害当事人的人

    2022-05-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从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区别 01:21
    从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区别

    从合同义务与附随义务的主要区别有: 1、定义不同,从合同义务一般存在于给付合同中,是指辅助主给付义务的义务,而附随义务是指基于更好的实现当事人的利益而订立的应当履行的义务条款; 2、诉讼条件不同,从合同义务可以独立起诉请求履行,而附随义务不

    1,464 2022.05.11
  • 保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吗 00:56
    保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吗

    对于寄存人而言,保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但对于保管人来说,只有没有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合同,保管人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在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任

    1,428 2022.04.15
  • 反对解除合同诉讼时效 01:16
    反对解除合同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从权利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长的诉讼时效为20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行使相应的权利,对方当事人就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权

    1,086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