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合同撤销返还不当得利怎样认定的?

合同撤销返还不当得利怎样认定的?

2022-07-29 20:4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陕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29回复

专业分析:

合同撤销返还不当得利的认定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概念: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依据不当得利的定义,其构成应有四个要件: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的财产应当减少而没有减少,如债务没有清偿而得到免除; 2、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3、一方受益与另一方受损之间存有因果关系,即一方获取利益是对方受有损失的直接原因; 4、没有合法根据,即受益方获得利益没有法律或合同的依据。这四个条件中,最难理解的就是没有合法根据。这里的没有合法根据可以是无法律依据、无相关约定,也可能是相关约定被依法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或协议解除。在本案中关键也就是看丰德玉取得5500元是否具有合法依据,即原被告之间达成的赔偿协议在撤销之前的效力。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返还不当利益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陈万忠律师

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

返还不当得利范围是原物、原物产生的水果、原物的价格、使用原物的利益或其他利益。具体情形有:范围因受益人是否善意而异;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取得利益时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利益范围为准。

律师普法更多>>
  • 不当得利怎么返还
    不当得利怎么返还

    1、受益人善意时的返还。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 2、受益人为恶意时的返还。 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返还。

    2021.01.22 259
  • 怎样认定不当得利?
    怎样认定不当得利?

    认定不当得利如下:一方当事人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另一方当事人的合理利益受到损失;获得利益与受有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021.04.10 120
  • 怎样认定不当得利
    怎样认定不当得利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2021.04.16 154
专业问答更多>>
  • 不当得利怎样返还

    原物以及利用原物(物或权利)衍生的其他利益,如法定孳息。但通说认为,受益者受领的孳息或使用利益,在某些情形下,无全部返还义务,如经受益者特殊经营能力而获取巨大收益时,只须返还通常人一般可收取的平均利益

    2022-07-17 15,340
  • 不当得利返还怎么样?

    以下是不当得利返还规则:《民法通则》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022-07-07 15,340
  • 合同撤销后向谁主张不当得利返还的具体情形

    如果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那么当事人享有所有权中恢复原状的请求权,合同撤销后向谁主张不当得利返还此请求权基础在于物权所有权,效力优先于普通债权,当出现受领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数个并存的债权时,给付人最容

    2022-07-07 15,340
  • 返还不当得利的规定?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未被依法撤销之前属有效合同,据此取得财产的不属于不当得利,一方当事人依据不当得利制度要求对方还反财产的法院不应支持当事人行使撤销权的应当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

    2022-07-0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26 2022.12.11
  • 合同怎么撤销 01:18
    合同怎么撤销

    合同撤销办法为:行使合同的撤销权,须由享有撤销权主体资格的人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提起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立案后,审理通过后即可做出撤销合同的裁决。 可撤销的合同主要有: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

    2,896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