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印花税退税规定

印花税退税规定

2022-05-17 10:0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北京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5-17回复

专业分析: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规定的经济凭证的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律师普法更多>>
  • 出租房屋印花税规定印花税有什么规定
    出租房屋印花税规定印花税有什么规定

    1、财产租赁合同印花税的税率是0.1%花税在“签合同时”按合同金额缴纳。 2、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的,其税额未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对财产租赁的印花税有特殊规定:最低一元应纳税额起点,即税额超过一角但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计。

    2020.11.27 312
  • 对印花税新规定
    对印花税新规定

    根据新规定,印花税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列明的支付的价款或者支付的报酬,也就是说是不含税金额,不包括增值税税款。这部法律总体上维持现行税制框架不变,适当简并税目税率、减轻税负。随着印花税法制定出台,我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2个税种制定

    2020.08.27 245
  • 印花税新规
    印花税新规

    关于印花税新政策可参考下列法律。

    2020.01.08 388
专业问答更多>>
  • 印花税退税新规定

    一、凡是以粘贴印花税票的形式多缴印花税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不得申请退税或抵用。印花税一般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缴纳

    2022-03-16 15,340
  • 印花税纳税地点规定

    目前,印花税纳税地点(国内订货会上所签合同的纳税地点除外)没有明确规定。印花税实行的是“三自”缴纳方式,印花税暂行条例中仅对纳税时间作了规定,并没有对纳税地点进行明确。在全国性商品物资订货会(包括展销

    2022-01-27 15,340
  • 印花税的退税条件

    《税收征管法》第》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立即退还的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要求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纳的税款,加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应立即检查后

    2021-10-27 15,340
  • 印花税征税对象的规定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具体有:1、立合同人2、立据人3、立账簿人4、领受人5、使用

    2021-07-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借款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 01:07
    借款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当缴纳印花税的凭证包括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实行的是比例税率,应当按照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来缴纳税款。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如

    1,466 2022.04.17
  • 股权转让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00:55
    股权转让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股权转让分为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印花税是在股权转让过程之中,转让方和受让方都需要缴纳的税。如果是无偿转让的话,那么实际上转让方和受让方都不需要缴纳印花税。如果是有偿转让的话,那么转让方和受让方都需要按照股权成交价款的万分之五来缴纳印花税。在

    4,803 2022.04.17
  • 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00:51
    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租赁合同是属于财产租赁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财产租赁合同为应纳税凭证。税率是1‰。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按照1‰的比例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就表示完成了纳税义务。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数额=应纳税凭证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乘以适用税率;应纳

    2,743 2022.04.17
公司法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