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被告躲避财产能判离婚吗?

被告躲避财产能判离婚吗?

2022-04-29 08:39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辽宁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4-29回复

专业分析:

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判决后,有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执行或拖延执行时,经另一方的申请,法院将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方法有: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二、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四、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五、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六、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七、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八、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九、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离婚诉讼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张丽珍律师

北京安嘉律师事务所

不可以。不能通过离婚来逃避债务。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有个人承担清偿责任。协议离婚的,夫妻之间应当对债权债务进行处理,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应当用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偿还。夫妻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选择向一方主张债权的请求权。

律师普法更多>>
  • 被告离婚时财产怎么判
    被告离婚时财产怎么判

    被告同意离婚但对财产有争议,判离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法院会对共同财产平均分割。

    2021.04.21 51
  • 发生债务后离婚能否躲避债务
    发生债务后离婚能否躲避债务

    发生债务后属于共同债务的离婚不能躲避该债务。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2020.10.17 132
  • 为躲避债务与配偶离婚并将财产转移合法吗?
    为躲避债务与配偶离婚并将财产转移合法吗?

    不合法。欠债人假离婚转移财产的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可以界定为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当事人就算以假离婚为由把财产转移给了配偶,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追加欠债人的原配偶为被告人,也就是说,即使转移了财产也根本就不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2021.04.21 274
专业问答更多>>
  • 离婚纠纷被告躲避是否可以判决离婚

    应是起诉你离婚。法律规定,离婚纠纷的当事人,除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外均应参加庭审。司法实践中,如离婚纠纷被告经合法传唤不到庭,法院会传第二次,如还不到庭,可以询问被告意见,说明不到庭的严重性,还不到庭,

    2022-02-23 15,340
  • 离婚案件中被告躲避如何处理

    首先,被告躲避,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审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一

    2022-02-10 15,340
  • 彩礼纠纷被告故意躲避怎么办, 彩礼纠纷被告故意躲避可以公告送达吗

    综合当事人的资料,分析如下: 1,彩礼纠纷,被告故意躲避的,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示,把起诉书送达给被告; 2,若被告一方在公告送达的一定期限内,不出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一,公告送达的要求:根据民事

    2022-02-12 15,340
  • 如何避免离婚时被告转移财产

    第一个,你说的“在不告知的情况下拿女方家房产证去银行贷款”这一点应该不可能存在,在没有房屋所有权人到场的情况下是办理不了抵押登记的,根本不能办理贷款的;第二个,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022-03-1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老公被告了可以离婚转移财产吗 00:50
    老公被告了可以离婚转移财产吗

    老公被告了可以离婚,但不能转移财产。夫妻双方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应当准予离婚的情形包括: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5、其他导致

    1,348 2022.04.17
  • 如何避免离婚财产转移 01:00
    如何避免离婚财产转移

    想要避免一方在离婚的时候转移财产,那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双方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要将财政大权交给一个人。如果一方擅自处理贵重的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另外一方要及时制止。特别是一方以孝敬父母,捐赠等名义将财产转移的情况,绝不可掉以轻心

    1,076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