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二胎的产假是有多少天才合法

二胎的产假是有多少天才合法

2022-06-10 10:3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上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6-10回复

专业分析: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二胎产假98天。因为产假不分二胎和一胎,只要是按照法律规定生孩子的,都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在产假期间,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并且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员工。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均可依法享受相应的产假等福利待遇。一般单胎顺产为90天,难产或多胞胎各相应增加15天。有些地方有晚育假,但不适合二胎,计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晚育假只能享受一次。不管是“双独”还是“单独”生二孩的,都不会再有晚育假,即女方是98天的产假,不再延长30天。

律师普法更多>>
  • 二胎产假多少天
    二胎产假多少天

    二胎产假为98天,其中包括15天的产前休假。如果发生难产的情况,假期增加15天。生育了多胞胎的,每多一个婴儿就增加15天的产假。法律规定,无论是生一孩还是二孩,只要是符合计划生育法及其所在地的计划生育条例,即可享受产假。因此女职工生二胎所享

    2022.04.12 1,831
  • 第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第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2020.04.17 149
  • 第二胎产假是多少天
    第二胎产假是多少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

    2020.10.31 165
专业问答更多>>
  • 二胎的产假是有多少天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

    2022-06-03 15,340
  • 二胎产假有多少天?

    根据国家规定,产假是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应该享受的假期。女职工生育一般享受98天产假(一胎,二胎的假期相同)。但对具体情况的产假规定如下: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

    2022-04-04 15,340
  • 二胎产假是多少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方年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为晚婚,男方年满二十五周岁以上初婚为晚婚;女方晚婚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

    2022-03-23 15,340
  • 二胎产假是多少天

    母亲二胎产假128天,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这意味着,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

    2022-05-1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山东省二胎产假多少天2021新规定 00:53
    山东省二胎产假多少天2021新规定

    2021年山东省二胎产假天数新规定如下:在山东生育二胎的产假也是158天,山东省政府部门没有特别延长二胎的产假时间,生育二胎或者是生育第一个孩子时,男方能够享受到的陪产假的时间都是7天。根据相关规定,如果生育多胞胎或者遇有难产这种特殊情况,

    7,339 2022.04.12
  • 2020产假新规定是多少天 01:14
    2020产假新规定是多少天

    产假,指的是在职的女性劳动者在其生产前后可享受的休假待遇,一般是从分娩前的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可延长至四个月;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相关规定,女性劳动者生育可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15天;如有难产的,应该增

    2,495 2021.03.24
  • 法定婚假多少天 01:08
    法定婚假多少天

    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 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55,784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