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者现场等待处理是否为自首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03:00:23 373 人看过

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在现场等候处理,只要其满足自首成立的条件,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自首有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投案是构成自首的基本条件,但如果投案后不如实供述,也不构成自首。从时间上来说,投案在前,自首在后。

轻微交通肇事者逃逸怎么处理

轻微交通肇事者逃逸的处理办法:轻微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的,因其交通事故情形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较为轻微,一般不构成犯罪,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即可。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行为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处15以下行政拘留。

《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5日 19: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交通事故后报警是否算自首行为?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自首行为。只要符合自首的法律条件,就构成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自首的两个法律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也明确解释了自动投案的具体情况,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报案,在现场等待处理,或者事故发生后主动投案,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符合自首的两个法律条件,应当依法认定为自首。交通肇事后主动报警算不算自首交通肇事后主动报警,算自首,可以从轻处理。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交通肇事后不是必须自己报警才算自首的,他人报警,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等待警察出警,待警察到现场后,直接向警察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邬*安认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义务并不是自首的例外规定,履行报警义务并不能排斥自首规定的适用。依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在交通肇事后报案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或
    2023-07-03
    369人看过
  • 交通肇事前不出现场面算自首吗
    交通肇事后在现场等候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自首是指什么?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行为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然没有前项规定的自首情节,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的,可以从轻处罚;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可以减轻处罚。二、自首的规定有什么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
    2023-03-03
    10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离开现场又投案自首是否构成“逃逸”
    孙某交通肇事逃逸案——交通肇事后离开现场又投案自首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提要】刑法把交通肇事后逃逸作为对肇事人加重处罚的情节,意在避免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遭受二次伤害,促使肇事人履行救助义务。结合立法原意,作者提出,只有肇事人同时具备“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肇事后“立即投案”这两个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才不构成“逃逸”,否则其离开肇事现场的行为就构成“逃逸”。供参考。【案情】原公诉机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孙某被告人孙某于2006年5月20日16时15分许,驾驶重型货车违反交通信号灯规定行驶,造成被害人徐某当场死亡、张某受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事故责任认定,被告人孙某是本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过错方,负全部责任。被告人孙某肇事后,曾拨打电话报警,并将被害人张某扶至路边,后弃车离开现场。次日下午,被告人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审判】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孙某在
    2023-06-26
    153人看过
  • 自首交通肇事者会作何处罚
    一、对于自首交通肇事者会作何处罚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如果有自首情节的,属于法定从宽处理的情节。人民法院可以依据犯罪情节,在法定量刑的基础上减轻、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
    2023-12-04
    2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离开现场后自首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自首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本人主动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未离开现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构成自首。行为人已经知道他人报警而主动停留在现场等候处理,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可以自首论。行为人因救护被害人而没有及时报警,在公安民警到达事故现场或医院后,自动如实供述交通肇事基本事实,接受司法机关处理的,可以自首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主动或委托他人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构成自首。但此种情况下对自首的认定,不影响对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人民法院认定行为人构成自首后,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相关规定,对其决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及其幅度大小。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
    2023-06-12
    53人看过
  • 肇事者离开现场后又返回现场属于自首吗?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司机在肇事后主动报警,并在现场等待交警前来处理,但害怕伤者家属赶来会遭到殴打,在周边群众的劝说下先到附近交警大队投案,在前往交警大队的路途中交警大队电话通知其返回现场,这时候能不能认定为自首?这种情况下自首能否被认定需要具体分析几个方面的问题:1、离开现场的主观目的;2、离开现场的行走方向;3、离开现场的时间间隔。主要考虑肇事者真实的主观想法,以及行走路线,间隔时间,因为在此类案件中,周边虽有群众,但往往不能找到案发时在场的群众对这一事实予以证实。所以,在这一案件中,笔者主要考虑肇事者案发后能将伤者安置在安全的地方,且周边有群众在场看护,案发后能主动拨打110报案,在从离开现场到返回现场仅间隔20分钟,再根据其行走路线确是前往交警处理中心,认罪态度良好,出于上述考虑,交警对肇事者的行为认定为自首。逃逸不用于离开又返回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
    2023-06-08
    163人看过
  •  司法如何处理交通肇事者的包庇行为?
    某人提供庇护涉及包庇罪,若情节严重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需满足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客体为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事实。主体为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某人提供交通肇事者的庇护,涉及窝藏、包庇罪。依据情节,法院将对其作出相应的判决。分别是:(1)包庇交通肇事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有哪些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规定构成犯罪的人;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
    2023-11-10
    303人看过
  • 交通肇事行为人在医院能成立自首吗
    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因为这种情形符合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所以应当认定为自首。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应当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上述行为同时也是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所以,对其是否从宽、从宽的幅度要适当从严掌握。至于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况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和从宽处罚的幅度。一、交通肇事的民事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
    2023-04-06
    467人看过
  • 肇事后报警但害怕担责撒谎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自首
    肇事后报警但害怕担责撒谎行为人会不会构成交通肇事自首一、肇事后报警但害怕担责撒谎被告人刘某驾驶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与由南向北步行横过公路的被害人李某发生交通事故,致李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被告人刘某未停车查看即驶离现场,后于同日18时35分电话报警称其在路上撞了一条狗,回去查看找不到现场。此时交警部门告知其撞了人,让其在原地等候,之后交警部门工作人员将其带到交警部门进行调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认定刘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并认定其系事故发生后驾车逃逸。在侦查阶段及法庭调查过程中,刘某一直主张事故发生时自己并不知道撞的是人,以为撞了一条狗。经过法庭教育,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刘某承认事故发生时其知道是撞了人,但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所以逃离现场,最终因为不确定被害人伤到什么程度,电话报警。二、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自首本文认为,被告人主动到案,并且在一审判决之前能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应认定为自
    2023-12-10
    347人看过
  • 怎样辨别肇事者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其中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逃逸的首要前提条件便是他对于肇事事件必须知情;若行为者对于肇事事件并不了解,且驾驶车辆继续向前行驶,其主观上并无恶意,则不能认定为逃逸行为。其次,考量逃逸行为的另一重要标准则是逃脱救治伤员和随后逃避法律责任的义务性。仅需满足在逃脱救治伤员或逃避法律责任义务的意愿中任一即被视为构成逃逸行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024-08-02
    190人看过
  • 醉驾后危险驾驶肇事司机未报警但是留在现场等待警方处理是否构成自首
    危险驾驶肇事司机未报警但是留在现场等待警方处理是否构成自首该情况只能认定为自动投案,还需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才能认定为自首。相关法律规定《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一、关于“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七种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体现了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根据《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视
    2023-06-26
    3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
    一、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就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而言,在司法裁判实践过程中,对犯罪行为人于肇事后实施逃离,并在公安机关展开调查期间主动前往公安机关认罪并交代全部罪行的情况,将其认定为自首情节已经达成共识。然而,针对肇事后未有逃脱,反而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且诚实地交代所有罪行的行为人,是否应被认定为自首情节,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者负有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强制性义务。因此,即便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并未选择逃避责任,而是主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也无法被视为自首行为,而仅仅是履行了法定的义务。《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
    2024-07-08
    483人看过
  • 交通肇事行为为什么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行为不等于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哪种行为的构成交通肇事罪1、交通肇事罪的入刑条件区分一般违章和特殊违章情形,一般违章的情况下,需要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之一才构成犯罪:(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一般违章主要是指超速、闯红灯、逆行等情形。而特殊违章的情况下只要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并且负事故全部或主
    2023-07-24
    428人看过
  • 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为自首需满足哪些条件?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没有逃逸,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依法认定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又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应认定为自首。行贿罪该怎么认定自首1、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行贿罪的,认定自首的具体规定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2023-07-23
    26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8
      这在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引用一篇文章作为参考。 交通肇事后报警能否认定为自首 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浙江高院《意见》, 2009年8月21日开始执行),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自首”,引发了专家、媒体、网友的普遍质疑与热议。 9月7日,北京市延
    • 交通肇事后报警后保护现场并未在现场等待受害者是否能认定自首,有相关司法解释?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4
      1、交通肇事后,当场报警,并在现场等待接受处理。到案后,如实供述交通肇事事实的,才构成自首。 2、交通肇事后,当场报警,并积极保护现场、救助伤者。到案后,如实供述交通肇事事实的,也可构成自首。 3、如果只是交通肇事后现场报警,但未等待公安机关处理,也没有积极保护现场、救助伤者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最高法院关于自首、立功的若干意见 一、关于“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 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
    • 怎么处理交通肇事罪的行为才是有自首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01
      交通肇事犯罪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不是自首行为
      江西在线咨询 2024-05-06
      交通肇事后报警是自首行为。在交通肇事后报案并在现场等候处理,或肇事后主动投案,并能如实供述自己肇事罪行的,均符合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应依法认定为自首,不存在“交通肇事后报警与不报警”这一额外的构成要件。
    • 哪些行为属于交通肇事自首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19
      1、肇事后逃逸,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或者被人民群众扭送到有关机关的,都不能认定为自首。 2、肇事后立即报警、抢救伤者和财产,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典型的自首。因为肇事者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符合自首的规定。 3、肇事后委托他人报警,自己忙于抢救伤者和财产,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这种情形只要有证据证明肇事者确实委托他人报警的,属于委托他人代为投案的情况,成立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