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故意伤害案致1死1伤,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2 15:00:41 209 人看过

一、东莞故意伤害案致1死1伤,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2021年5月17日17时55分许,企石镇沿江路某花厂路段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一死一伤。其中,死者欧阳某(男,2岁),伤者邓某(女,32岁)。

接报后,企石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迅速调派警力赶往现场处置。经过缜密侦查,已于18日凌晨0时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男,35岁)。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故意杀人罪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造成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二、故意杀人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何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的区分

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

对行为人故意内容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是否发生死亡结果来认定,也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认定,而应该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结合司法实践,本人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方面,综合认定:

1、作案工具。枪械、刀具显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险性,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枪械、刀具对一个人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险性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2、打击部位。要害部位显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凶器对一个人要害部位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打击部位是否属于要害部位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3、案发起因。起因往往影响到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动机,双方存在深仇大恨还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杀人动机。

4、行为是否有节制。行为人实施的侵害行为,是无限度的攻击打击,还是有限度的打击,这对于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很大作用,后者往往只是一种伤害的故意。

5、是否凭借一定的条件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凭借一定条件或者采取一定保护措施的,主观上一般没有杀人的故意。

6、两人事发前的关系。关系亲密或者初次相识的,一般存在故意杀人动机的可能性比双方积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实施行为后,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尽力救助的,这种情况故意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为人的供述。行为人到案后的供述,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19日 06: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比较分析
    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对行为人故意内容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是否发生死亡结果来认定,也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认定,而应该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怎么区别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
    2023-07-06
    336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死要怎么样处理?
    一、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死要怎么样处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死将按照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具体是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不同的。所谓故意伤害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所谓故意杀人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虽然在行为结果、犯罪主体、罪过形式方面相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二者主要的区别是:(一)、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因此,伤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认为是犯罪。所谓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或对人体器官正常机能的破坏,但是,只有给他人造成肉体上的暂时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认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杀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他人的生命权利。(二)、犯罪的目的不同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只想伤害他人使其健
    2024-01-20
    179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界定与量刑差异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1、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包括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侵害的客体不同(1)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
    2023-07-15
    312人看过
  • 李德昌故意伤害致死案
    被告人李德昌,男,36岁,捕前系农民。1992年3月3日,淮阴县公安局对被告人李德昌以涉嫌故意伤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992年9月1日淮阴市人民检察院向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起诉。起诉书认定被告人李德昌犯罪事实如下:1992年1月7日下午四时许,被告人李德昌因琐事与李德海等人厮打,厮打中被告人李德昌持木锨猛击李德怀(系李德海胞弟,男,14岁)头部一下,致李德怀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下午死亡。1992年9月11日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李德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德昌未提出上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其父李永恩不服,以事情的引起和扩大不在被告方为由提出申诉。江苏省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于1997年12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撤销该院一审判决,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再审查明,被告人李德昌同本族兄弟李德海等十来人于1992年1月7日中午在小
    2023-06-11
    265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致死怎么处罚,打架伤人是故意伤害吗?
    一、故意伤害罪致死怎么处罚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二、打架伤人是故意伤害吗打架致他人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
    2023-02-26
    203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量刑标准是一样的吗
    一、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量刑标准是一样的吗?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量刑标准是不一样的,故意伤害致死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故意伤害致死怎么计算损害赔偿金?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2024-02-02
    284人看过
  • 本案是无罪、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案例:11日中午,梁*洪得知其女友张某的前男友李某又在纠缠张某时,便让张某将李某叫来把这事说清楚,为防止劝说李某时双方动手,梁又叫上其表哥高*强。12日晚7点钟李某来后,高*强便劝说李某不要再纠缠张某。但李某不听,众人不欢而散。约晚上10点,高和梁又回到张某的住处,发现李某在此,高*强再次劝其回家。但劝着劝着二人开始争吵,并相互撕拽。听到动静,梁*洪也跑出屋,见李某与高*强正厮打在一起。梁*洪常生气,遂上前挥拳对李某头部一阵猛打,高*强也用拳打李某胸部数下。后被张某姐妹劝开。停手后发现李某平躺在地上不动了。梁*洪、高*强等人以为李某昏迷,怕其醒来再闹事,高*强便决定让张某、梁*洪二人到其家躲一下。约一小时后,张某的姐姐听到有人议论说路边躺个死人,遂打开窗户,见李某还在地上躺着,便打急救电话“120”,经诊断发现人已死亡。于是张某姐姐通知高*强等人,三人遂返回,这时“110”巡警赶到,将梁*
    2012-06-07
    306人看过
  • 凶杀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刑事责任能力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一、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
    2023-03-11
    210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伤害,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且只有过失。一、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应怎么处理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怎么判: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必须要是造成了对方人身至少是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情况,具体包括轻伤、重伤以及死亡。在不同的伤害结果下,对行为人的判刑是不一样的。二、轻伤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轻伤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根据情节进行确定。分别是:1、受到轻伤二级以上的伤害,则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2、如果是轻伤二级以下伤害,则是民事案件。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
    2023-06-21
    456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中则没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因此,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的故意应综合全案考察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分析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的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过失地或意外地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伤害后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地造成了死亡。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并不希望或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只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无致人死亡的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1、客观方
    2023-06-03
    195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伤害致死罪的界限是什么呢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一、赔偿的钱还要坐牢么驾驶车辆撞死人赔钱是否还要坐牢,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所谓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如果是过失,是纯粹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的,根据肇事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大小来确定是否承担刑责,对于受害人家属的赔偿,在承担了民事责任的条件下,在量刑上可以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如果是故意,以驾驶车辆的手段故意伤害或杀害他人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二、审理故意伤害罪应
    2023-03-19
    167人看过
  • 多人持刀故意伤害致死
    一、多人持刀伤人怎么判刑?持刀伤人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持刀故意伤人怎么赔偿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
    2023-02-17
    176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死罪辩护词
    审判长、人民陪审员: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无知到渐渐认知这个世界,都是从幼稚慢慢走向成熟,不可避免的在这过程中,会犯一些错误。当我们犯了错误的之后,无论是大的错误,还是比较严重的错误,以至犯罪,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认真做人的心。年轻的人充满了活力,但也是很冲动很无知的,他们做了错事,有时不是因为道德品行问题,而是因为一时的迷茫。对此,我们应该对这些因为一时迷茫而犯错的人投以一颗宽容的心,多给他们完善自己的机会,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今天,我做为第二被告叶某的辩护人站在这里,首先我对于被害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歉意和真挚的慰问。我同时必须维护我的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在受理此案后,我认真地研究了公诉机关的起诉书,详尽地查阅了有关本案的全部案卷资料,并会见了被告人叶某,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访问。通过上述这些活动,使我对本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我如下的辩护词能够对法庭起到兼听则明的
    2023-04-25
    452人看过
  • 从本案谈故意杀人既遂与故意伤害致死之主观辨析
    一、案情简介:2003年9月25日18时30分许,邱某某因其妻安某某与曾有不正当关系的张某某又有来往,即从家中拿了一把剔骨刀,跟踪安某某。邱*安、张二人表现亲密,怒火中烧,遂趁二人穿过铁路站场又返回时,上前将张某某推倒在地与其争执,随后二人厮打在一起,在厮打过程中,邱某某用随身携带的剔骨刀将张某某背部、左腋下、左胸部、左前臂、右膝内侧等处扎伤后逃回家中,并将带血的衣服烧毁。张某某被安某某送到医院后因被刺破双肾脏致失血性休克死亡。二、控辩意见:公诉机关指控:邱某某犯有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依法惩处。邱某某的辩护律师提出:邱某某作案时没有杀人的故意,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其余意见略)。三、认定与分析:一审法院通过全面审查在案证据,查明事实并考虑到本案在起因上被害人存在一定过错等因素,最终认定:被告人邱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余判决内容略)。宣判后,邱某某没有上
    2022-10-26
    49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1. 故意杀伤罪致死 2. 故意伤害罪致死情形 3. 致死性故意伤害罪 4. 故意杀人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5-01-06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刑罚如下: 1.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若内
    • 如何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伤害致死罪, 故意伤害致死是否过失致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因此,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
    • 伤害致死的与故意杀人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1
      1、内容不同:故意伤害死亡和故意杀人犯罪的成功,以及故意杀人犯罪的成功和故意杀人未遂。混淆的原因是每种情况下的两种犯罪都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伤害死亡和杀人成功在客观方面产生了死亡结果。两者之间的区别反映在不同的主观要素上。前者故意伤害他人,后者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2、结果不同:故意伤害成功和故意杀人成功,虽然只产生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素的内容不同,前者故意伤害,后者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
    • 故意伤害致死罪与故意杀人致死罪哪个量刑更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6
      没有故意伤害致死一罪之说,只有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致死只是故意伤害的较严重情节。故意杀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从死刑到10年有期徒刑,从高到低,是看罪犯有无从轻处罚的情节(如自首,检举立功等),有就减刑。而故意伤害,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量刑从10年有期徒刑到死刑,从低到高,是看罪犯有无从重处罚的情节,有则加刑。扩展资料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这两
    •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区别,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