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准备是指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为犯罪准备工具、勘察现场创造条件等。
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
一、主观特征:
1、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施行为开始前停止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迫而不是自愿停止犯罪。
二、客观特征: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准备,即为犯罪的实施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2、行为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
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犯罪预备的核心内容
53人看过
-
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229人看过
-
理解预告登记法律概念及其重要性
408人看过
-
单位犯罪量刑原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86人看过
-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及特征
484人看过
-
附义务的赠与的概念及其特征
407人看过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
犯罪预备怎么概念和特征?澳门在线咨询 2023-12-07犯罪预备,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为犯罪准备工具、勘察现场创造条件等。 主观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 客观特征: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
-
举证责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山西在线咨询 2025-01-29举证责任是指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需要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进行证据收集和提供。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法院应当进行调查收集。在侵权诉讼案件中,法律直接规定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民事案件举证责任可以分为当事人举证责任和人民法院举证责任。当事人举证责任包括1.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
-
企业集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四川在线咨询 2025-02-03企业集团是由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根据《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企业集团应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单位。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也可以成为企业集团成员。 母公司应依法登记注册并取得企业法人资格,且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或控股权。子公司应是由母公司拥有全部股权或控股权的企业法人。企业集团的其他成
-
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法律上怎么规定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0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就是为犯罪做准备工作。 其重要特征是,有犯罪的主观故意,但还没有接触犯罪对象,也是所谓的没有“着手”。
-
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是哪些?有哪些特征?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7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所以,我国刑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