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地面装修早已告别地砖时代,悄然进入木地板时代。如今,人们对木地板产品除了价格与款式方面精心筹划外,对其质量尤为关心。目前,市场上木地板种类繁多,一些企业为了让消费者青睐其产品,往往冠以各种美丽动听的词汇,或冠以形形色色各种美誉,暗示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地板行业十大品牌满天飞,盲目代工、冒名生产泛滥成灾,特别是一些劣质板材混水摸鱼,打着中国名牌的旗号,抬高身价欺骗消费者。
PART1十大品牌泛滥成灾
如今商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素好排资论辈、看资格与头衔的中国人,更是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场排名,地板行业也概莫能外。纵观地板业,十大放心品牌、消费者信得过十大品牌、十大指定环保品牌、中国生地板十大品牌可谓名目纷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PART2花钱买来的荣誉
奖牌曾经一度是荣誉的代名词,是对企业质量与服务的肯定,现如今奖牌泛滥成灾,甚至沦为金钱交易。地板商热衷十大奖牌为的就是招徕消费者,相关机构洞悉商家的心理于是背后推波助澜,致使代表公平、诚信、正义的评奖彻底沦为赤裸裸的商业行为,然而这种花钱买来的荣誉却难以教人信服。
PART3代工生产与山寨名牌
许多的地板经销商都会在店铺最为显眼的地方摆放琳琅满目的奖牌,或根据材料不同摆放于墙壁四周、或整齐成队地悬挂于店门口、亦或一字排开高悬于进门正面的墙上。即使是没有放的,也都以喷绘、贴字、名片等方式体验了自己所获的奖项。总之,要让奖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快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是行业的佼佼者,是质量与荣誉的化身。
十大品牌泛滥成灾
如今商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素好排资论辈、看资格与头衔的中国人,更是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场排名,地板行业也概莫能外。纵观地板业,十大放心品牌、消费者信得过十大品牌、十大指定环保品牌、中国生地板十大品牌可谓名目纷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九正建材网调查发现,不少木地板的销售人员在给客户推荐产品时,除了介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的优惠以外,几乎都会以XXX十大品牌产品为自己的销售添彩头,或者CCTV指定地板、315质量服务双承诺品牌、XX机构唯一合作伙伴现如今,消费者购物都喜欢货比三家,当看到这个商家自称十大品牌,那个也号称十大品牌,消费者真的被搞糊涂了,同时也纳闷:十大品牌到底有多少?为什么遍地都是?
在商业市场进入品牌时代的今天,消费者购物都会持有名牌优先的心理,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唯名牌至上的心理,然而,如今品牌市场也是一片混乱,假冒伪劣、山寨名牌、贴牌屡见不鲜,让消费者大呼伤不起。
如今商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素好排资论辈、看资格与头衔的中国人,更是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场排名,地板行业也概莫能外。纵观地板业,十大放心品牌、消费者信得过十大品牌、十大指定环保品牌、中国生地板十大品牌可谓名目纷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花钱买来的荣誉
奖牌曾经一度是荣誉的代名词,是对企业质量与服务的肯定,现如今奖牌泛滥成灾,甚至沦为金钱交易。地板商热衷十大奖牌为的就是招徕消费者,相关机构洞悉商家的心理于是背后推波助澜,致使代表公平、诚信、正义的评奖彻底沦为赤裸裸的商业行为,然而这种花钱买来的荣誉却难以教人信服。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许多商家之所以热衷于用十大品牌等荣誉装点门面,确实是出于一种行业的跟风心理。一位经销商的说法颇有代表性:别人家都有,凭啥我没有?就你是十大,凭啥我不是?而这种跟风心理,其实也行业恶性竞争的产物。据了解,目前老百姓对于地板的材料、款式、价格等都不甚了解,要装修房子时,往往会货比多家,进行比较,有些企业便会摆出一大堆奖牌和荣誉,在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时候,奖牌就成为了普通消费者判断企业好坏的标准。于是乎,为了销量,企业都会不惜资本在奖牌上大做文章。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如今地板行业的协会遍地都是,从国家层面到县级,几乎都有相关的协会,协会虽自称非盈利结构,但实际上也会通过策划相关活动赚取相应的办公经费。之所以每家都有这么多十大,是因为组织评奖的单位太多,几乎是每个行业协会,包括一些能跟这一行挂上边的单位都会评奖。作为企业,当然都愿意去拿到这个荣誉。至于评奖机构是否权威,商家倒并不关心,关键在于捧回荣誉就好。对于不同的奖,都有不同的价格,明码标价,商家只要花了钱就能得到相应的奖牌。
代工生产与山寨名牌
在商业市场进入品牌时代的今天,消费者购物都会持有名牌优先的心理,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唯名牌至上的心理,然而,如今品牌市场也是一片混乱,假冒伪劣、山寨名牌、贴牌屡见不鲜,让消费者大呼伤不起。
业内人士爆料说,以前实木地板对资金、设备要求比较高,因此,市场还是很规范的。但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多层实木地板(又称多层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推广,地板进入门槛拉低了。一百万左右就可开个小型地板加工厂,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小型地板加工厂为了生存,大多会生产假名牌产品。往往这些加工厂会给生产的地板加以化装,达到以假乱真、真假难辨的程度。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转印。筒单来讲,转印就是先在普通木料板上覆盖一层灰浆,再利用电脑技术在木板上印上厂家想要的木板的花纹,最后进行油漆。整个过程只要5分钟左右,一块普通木料板能化装成任何想要的实木地板。加工前的木板一般是质量较差甚至有虫眼的木料,成本连100元都不到,加工后就成了售价300元-700元的高级地板,外行的消费者凭肉眼很难识别。
除了生产假名牌外,这些小厂还会为品牌企业代工生产。现在时髦点叫OEM,不少品牌地板的主要生产模式其实都是OEM,即他们出品牌出设计,找加工厂生产。行家认为,有些企业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生产线,所有的产品都是代工生产,但质量监控却没有跟上,不同代工厂出来的产品品质很难保持一致。监管的缺失令这些代加工的地板良莠不齐,并进而衍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条,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消费者购买木质地板时应到正规建材市场购买地板,最好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名牌产品。购买时应看清产品的说明书或检测报告,购买后索要发票。这样,一旦产品有质量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以提出索赔。不论是面对让人眼花的众多奖牌,还是不同的建材材料,消费者不仅要做到货比三家,同时也要了解所购产品的专业知识。但这些也并非治本的措施,只有清除扰乱市场评奖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才能买到放心产品。
-
房屋中介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该如何保护权益
278人看过
-
欺骗消费者行为怎么起诉商家,欺骗消费者行为有哪些
130人看过
-
地板消费危机重重消费者不可不知的商家欺骗手段
440人看过
-
消费者受到欺骗应如何索赔
292人看过
-
楼市“冷象”丛生
179人看过
-
网络版权乱象消费者怎么办
341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欺骗消费者行为赔偿标准是什么,欺骗消费者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4欺骗消费者行为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
-
消费者如何维权最受欺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16按照有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消费者申诉应有明确的被诉方;有具体的申诉要求、事实和理由。消费者申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下列事项:消费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申诉的日期。消费
-
受欺骗的消费者能维权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损害赔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三十四条【争议解决途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一般消费者
-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欺骗行为,如何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13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
消费者欺骗消费者怎么举报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7消费者维权方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购买前了解商品属性。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经销者等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 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