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特办理的流程:
1、打印病例和诊断证明,盖医院公章。
2、到参保地的医保部门进行审核。
3、通过审核后,会发给慢性病的证书。
4、办理证明后去治疗的医院进行联网,完成后即可进行报销。
待遇:门特人员就医时,按照就诊医疗机构级别支付相对应的门槛费,超过门槛费的医疗费用,按照住院待遇享受补助。
门特病人到期后怎么办理
门特病人可通过两种途径办理门特登记手续:一是携带医保卡或社会保障卡到诊断医院医保科,通过刷卡直接办理登记手续。二是到参保地社保分中心办理登记。对于社会保障卡(医保卡)损毁或消磁等情况,由参保人员或家属携带身份证直接到参保分中心办理登记手续。
提示:注意门特登记的有效时间为二年。
参保患者应在门特登记结束时间前一个月内到门特病登记诊断医院申办门特病复查登记,方可继续享受门特病相关待遇。门特病人可以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一级、二级、三级以及专科医院各一家作为门特病治疗医院,也就是说可以少选医院,但最多选四家医院。登记后,参保人员必须到本人选择的门诊特殊病治疗医院就诊,享受门诊特殊病医疗费联网结算待遇。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
有关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及其待遇的概述?
239人看过
-
特定门诊申报及待遇申领
407人看过
-
股东知情权概述及其行使方式
445人看过
-
会员福利概述
362人看过
-
道路安全犯罪及其特征概述
286人看过
-
事故伤害类型及其特点概述
73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福利待遇及福利待遇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15现在的福利待遇指企业为了保留和激励员工,采用的非现金形式的报酬,因此,与津贴的最大差别就是,福利是非现金形式的报酬,而津贴是以现金形式固定发放的。福利的形式包括保险、实物、股票期权、培训、带薪假等等,系统中列出的金额是从公司成本角度考虑的,折合成金额后进行展示的。福利待遇内容包括:基本月薪——是对员工基本价值、工作表现及贡献的认同。综合补贴——对员工生活方面基本需要的现金支持。年终奖金——农历新年
-
工伤待遇纠纷的特征及其法律应对方式北京在线咨询 2025-01-02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工伤待遇纠纷,首先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医疗费用进行治疗。接着,需要收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证明,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进行工伤认定。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索赔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
-
福利待遇的描述怎么写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7一、首先写明申请书的名称,以及向哪个领导申请。 二、为了加强员工归属感,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良好的向心力及凝聚力。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特申请以下福利计划。 如:文娱活动,为了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增加员工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感,公司根据员工建议不定期组织各种娱乐、文体、或一年一度郊游活动;全勤奖,员工在每月考勤不迟到、不早退的情况下,发放全勤奖。 三、最后写明申请人是谁以及申请
-
劳动仲裁的概念及其申请程序概述福建在线咨询 2025-01-25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公正调解和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当事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以下是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 1. 提交申
-
工伤保险待遇及责任概述江西在线咨询 2025-01-16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工资、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企业和职工的责任有以下几点: 1. 企业必须落实工伤医疗抢救措施,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并做好工伤预防、病伤职工管理和伤残鉴定申报工作。 2. 企业必须按时缴纳工伤保险基金。 3. 职工应当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服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指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