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有哪些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9:45:16 60 人看过

一、保障粮食安全国家有哪些法律规定

1、农村土地承包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进行修改。

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规定的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照前款规定相应延长。

同时,为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效率,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

2、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防治土壤污染,不但填补了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更有利于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土壤污染防治法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机制,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同时规定,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同时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限期关闭拆除。

二、应对粮食安全新问题的具体措施

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仓储物流体系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科技进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巨大。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成为提高产量重要途径,推进建设现代化农业是确保提高粮食单产的唯一可行性战略。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增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完善仓储物流体系,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居民家里不自主储备备用粮食,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不健全,遇到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造成粮食紧缺,粮价升高将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要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维护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粮仓。每个县市都应建立相应规格的粮仓,并且科学规范管理,畅通国内粮食跨地区流通的渠道,同时也不忽视国际粮食贸易进出口在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中的作用;利用各种手段建设城镇粮食供应网络,在农村发展粮食市场,提高粮食流动率,增强粮食储备监管,确保全国粮食平衡供应,确保粮食安全。

2、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

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资源、水资源、科技水平、粮食政策和资金投入。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粮食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关键。我们必须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以确保水土资源支持粮食生产。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原则,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按照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坚持走节水增产的道路;粮食政策和粮食价格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继续实施有利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农业保护政策。通过资源保护和政策扶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1、气候生态

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2、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

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3、金融因素

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而且这种保护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甚嚣尘上,粮食问题也就在这些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生态中被罩上极度不安的阴影。

第一,农业补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第二,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从去年以来,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第三,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第四,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东国家等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9日 09: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粮食安全相关文章
  • 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有哪些
    一、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有哪些第九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第十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卫生要求。第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第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食品加工助剂,下同)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材料或者非食用的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第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
    2023-04-30
    275人看过
  • 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有哪些?
    第九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第十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卫生要求。第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第十二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食品加工助剂,下同)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材料或者非食用的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第十三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
    2023-05-01
    248人看过
  • 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一是规范食堂环境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操作完毕之后及时清理台面和地面,严禁随意摆放物品,保证通道畅通。食品的存放严格按照规定分类存放。菜料认真负责的清洗,餐具要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清洗、消毒。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每日对食堂、操作间、库房等区域的卫生进行彻底打扫和清洗,及时清理残汤剩饭和垃圾。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立食堂伙食委员会,严格落实食堂卫生日常巡查,对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餐饮具清洗消毒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严把食品安全“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四道关,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防范预案,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力度,确保站所食品安全无事故。三是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做好防蝇消毒工作,在餐厅、厨房增加防蚊蝇设备;针对厨房操作间、食品仓库、清洁用具及餐具等重点部位、设施设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清洁、整理、消毒工作流程,彻底清除致病源。保障厨房操作间安全。四是强化食堂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召开伙食管委
    2023-02-19
    213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规有哪些
    一、食品安全法规有哪些《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粮食收购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二、食品安全法律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三、食品安全
    2023-04-13
    388人看过
  • 国家粮食局:走私农产品质量没保障
    2014年,全国海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农产品走私,集中力量对走私农产品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打击治理。共立案查办农产品走私案件13316起,案值448.98亿元,涉嫌偷逃税款9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3%、96.15%、61.06%。在海关总署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局调控司计划储备处副处长王某某表示,目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比较明显,走私的粮食价格偷逃国家税收,危害很大。一是对国内市场粮价造成冲击。加大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扰乱国内粮食市场正常流通秩序。二是影响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目前国内玉米、稻谷呈现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特征。大量走私粮食入境会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大主产区收储压力,影响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效果。三是对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走私入境的粮食没有经过必要的检验检疫,在质量和卫生安全方面没有保障,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
    2023-06-06
    189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法规有哪些
    一、食品安全法法规有哪些(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二)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粮食收购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三)部门规章商务部、财政部令2008年第9号《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
    2023-04-12
    62人看过
换一批
#农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粮食安全
    相关咨询
    •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有哪些规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4
      《食品安全法》规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监测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其他。
    •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03
      国家安全相关法律: 1、《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国家整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二、《反间谍法》; 三、《反国家分裂法》; 四、《国家情报法》; 五、宪法。
    • 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3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除此之外的就不属于食品安全标准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
    • 食品安全有哪些法律法规规定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9
      一、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施行。 (一)适用范围 1、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3、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5、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注:初级农产品的管理依据《农产
    •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0-02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条,《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为:(1)食品生产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饮食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3)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5)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