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对劳动法律事实进行分类
劳动法律事实的分类:劳动法律行为(例如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等);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争议仲裁行为;以及劳动司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二、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需要多久
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一般需要45天,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计算,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审理时限及先行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三、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需要什么证据
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需要以下材料: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n(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n(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n(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n(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n(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n(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如何进行分类?
133人看过
-
如何对原始文档进行分类
309人看过
-
如何对建筑工程进行分类?
500人看过
-
劳动法律事实有哪些种类
307人看过
-
一人有限公司如何进行法律分类
290人看过
-
对质量事故进行分类
356人看过
-
如何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举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01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 例如: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工服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据。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实践中,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是比较
-
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5一、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仓库、销售场所、运输车辆等。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医务室、图书馆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二、按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类。使用中
-
应该如何对行政许可进行分类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1可将行政许可分为以下五类: 1、普通许可,确认主体是否具备从事特定活动的条件; 2、特别许可,适用于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等; 3、认可,是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技能的认定; 4、核准,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条件的判断、确定; 5、登记,确定特定主体资格。
-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如何进行分类?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30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有哪些?法律上的权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以权利的存在形态、权利享有者自己的意愿以及权利对人们的效力范围等方面。权利可以分为习惯权利、现实权利等;义务可以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一般权利和特殊权利等。此外,权利还可以分为行动权利与接受权利、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等。而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民的义务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义务承担者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享有者有权
-
事实劳动关系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101、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对不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要立即发出《劳动合同限期签订通知书》。 3、根据法律规定,解除目前的事实劳动关系。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协商一致解除;二是法定解除。协商一致解除是事实劳动关系处理的首选方式,如果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单方再选择法定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