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意外事故之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1:02:42 382 人看过

故意过失意外对应的都是犯罪人的主观心态。

故意是指,犯罪人故意引发犯罪,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想乙死,提刀砍杀了他,那么这就是个典型的故意。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在老婆的茶杯里下毒,但是孩子喝了里面的茶,甲眼睁睁的看着,却不敢讲出来,这也构成故意,尽管他不想孩子被毒死。所以故意是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

过失是指,犯罪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的发生,但是他的行为却引起了危害后果,而他如果克尽注意义务,是可以避免的。过失分两种,一种叫疏忽大意,一种叫过度自信。疏忽大意指犯罪人能预见而未预见,比如甲明知乙不会游泳还在嬉闹时一脚踢他下水,他应当能预见乙会淹死,但是没有预见。过度自信是预见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却轻信能够避免,比如甲从楼下扔下酒瓶,这个谁都知道可能有危险,但甲轻信不会那么巧砸着人,但他真的砸着了。

意外是行为人不希望犯罪结果发生,也没法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比如在马路上正常驾驶的司机,就不会预见到自己的正常驾驶会撞死人,这样虽然撞死了人,也不会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02: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有哪些?
    一、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情况不同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二、过失犯罪的特征有哪些?1、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2、主观上存在过失。至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该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根据案件的具体体现,认真查明和分析行为人的年龄、教育程度、专门知
    2023-04-29
    446人看过
  • 如何证明自己只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如何证明自己只是过失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包括两种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刑法》规定的具体罪名也是按照这一逻辑来展开的。因此,证明自己是过失犯罪,也应当从这两个角度展开,即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故意,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自己内心并不想危害后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过失犯罪行为本
    2023-05-06
    193人看过
  • 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的区别有哪些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
    2023-08-14
    43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量刑尺度有什么区别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对量刑的影响如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比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发生损害后果,故意犯罪量刑更重。一、对受害人受害人施加伤害,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吗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类,间接故意是指放任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发生而造成的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性吗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性。过失犯罪是出现损害结果才会构成犯罪的,如果其怀有主观恶意,我们要考虑其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更为严重。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第二种是疏
    2023-03-31
    103人看过
  • 关于过失犯罪如何认定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如何认定?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2023-07-31
    192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属共犯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6-12
    493人看过
  •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划分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1.犯罪过失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犯罪故意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犯罪过失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交通肇事罪和其他过失犯罪的区别要点是认定责任的依据是否交通管理法规。厂矿企业的专用机动车辆、施工车辆以及军队的军用车辆等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如果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非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第135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以及第436条(武器装备肇事罪)等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
    2023-08-13
    153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谁来定?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谁来定?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应当是由人民法院来定,故意犯罪是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之一。即故意心理状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过失犯罪的几种类型是什么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
    2024-01-24
    236人看过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其它方面的区分
    1.刑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处罚的区别。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我国刑法中大多数的罪名为故意犯罪,而过失犯罪只是刑法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所有罪名都是故意犯罪。刑法对故意犯罪处罚持严厉的态度,故意犯罪在量刑方面强调的一点是“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特别恶劣的”加重对犯罪的处罚。而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会受到刑法的处罚。另外,刑法在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方面,对过失犯罪持相对较轻的态度。对故意犯罪要慎重的多。2.刑法对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罪犯,在处罚结束之后,再次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故意犯罪的,为累犯”。对累犯要加重处罚,并且不使用刑法的减刑,假释等减轻处罚的规定。只有两次以上的故意犯罪才构成累犯。从另一方面说,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3.过失犯罪强调的是一种针对
    2023-06-25
    311人看过
  •  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关键所在
    本文介绍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区别。间接故意是指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则是指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过失犯罪是对损害结果持否定态度的,而间接故意则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由于态度的不同,过失犯罪比间接故意轻一些,因此在量刑上过失犯罪比间接故意轻。间接故意是指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则是指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但轻信可以避免,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跟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是对损害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过失犯罪是对损害结果持否定态度的。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
    2023-10-02
    324人看过
  • 不纯正作为犯故意过失犯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不纯正作为犯故意过失犯罪的区别有哪些?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二、不纯正作为犯过失犯罪的辩护词怎么写?(一)标题。可写“关于×××(人)××××案的辩护词”。(二)前言交代辩护人的合法地位。同时简要说明辩护人事前进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阅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会见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师)。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说明辩护人对此案件的基本观点。如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或定罪不当,等等。(三)辩护理由这是“辩护词”的主体部分,从事实上、从法律上、从被告的认罪态度上提出辩护理由。具体可从分析公诉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实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辩护理由;或者运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见,针对起诉书中提出的罪名发表意见;认罪态度主要是根
    2023-04-14
    286人看过
  • 如何区分被告人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区分被告人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如果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发生的,是故意犯罪;如果被告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该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过失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2、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3、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二、过失犯罪停止形态有哪些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为过失犯罪,因为产生损害后果是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不
    2023-03-11
    271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中之激情犯罪
    所谓激情犯罪,原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个舶来概念。刑法学界对此有很多个定义。激情犯罪多是由人际纠纷的小事引起的。比如说认为行为动机受到情感支配引发的犯罪行为为激情犯罪;还有【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下,瞬息间丧失理智,心理失衡,一念之差而发生的犯罪】。不过,专门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往往被看作是挫折攻击型的犯罪,其含义是指人在受到强烈刺激和挫折后,由于情绪异常激动而产生行为的异常冲动,在发生难以控制的暴烈行为时不计后果也不择手段。激情犯罪的心理基础是性格粗野、缺乏修养。一些性格有弱点的人思想偏激,报复和嫉妒心理强烈,一遇外界刺激,其心理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攻击性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大多没有预谋策划过程,但往往不计后果,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案发后十分悔恨的特点,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犯罪嫌疑人原本不是罪大恶极,90%以上没有犯罪前科,
    2023-04-22
    225人看过
  • 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
    一、故意犯罪后过失犯罪属于累犯吗过失犯罪行为并不符合累犯的认定标准,只有故意犯罪方能构成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凡曾受过有期徒刑及以上严厉惩罚并已服刑期满或获得特赦者,在五年内再次触犯应处以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行为,即视为累犯,应依法予以从重惩处;然而,对于过失犯罪以及未满十八岁的犯罪者则不在此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二、为何假想防卫不算是故意犯罪以下是假设防卫非故意犯罪的主要原因:首先,假设防卫是当事人因为误解或认知错误,误将威胁视为非法侵犯并进行防御导致伤害的行为。对此类情况,应依据意识错误的原理来解决,若存在过失即按过失论处,
    2024-07-01
    4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吗?那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呢?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9
      不一定,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怎么区分,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7
      (一)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区分不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由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组成。而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动机和目的各要素,这些要素的认定,对刑法规定的一切犯罪的认定都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来说,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特别是行为人的罪过也即故意或过失,将成为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中华人
    • 犯罪过失和故意有什么区别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8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 1.犯罪过失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2.犯罪故意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犯罪过失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
    • 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相同的有什么之别
      安徽在线咨询 2021-07-24
      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不同点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
    • 法律讲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25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以下区别: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而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过失;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其他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