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3 19:52:01 298 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是指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对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这一要求也被称为禁止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根据预测可能性原理,罪刑规范应当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刑事司法应当以成文法为准,排斥习惯法。(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类推解释实际上是对事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处罚的行为进行处罚,属于司法恣意地对国民的行动自由进行压制。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因此,对刑法的适用应严格适用,而不能类推适用:对刑法的解释也应当严格解释,而不能类推解释。(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确定的罪刑法定)。刑法明确性,是指刑法条文应当清楚明确,使人能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让人具有判断可能性。禁止不确定刑,是指刑罚应当规定得清晰确定。刑罚越不确定,越容易被滥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刑罚的适用应保持补充性、谦抑性,适用范围应当合理适当。上述这些内容表明,刑罚法规应当明确、确定和适当。需要注意,刑法分则的罪状表述方式多种多样,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的,也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一、犯罪的特征包括哪些?

1、危害性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2、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没有犯罪。因此,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3、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这里所谓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就是法益。

4、惩罚性

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如果一个行为不应受刑罚惩罚,也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7: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原则相关文章
  • 刑法罪名确定 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1、禁止有罪类推;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3、排斥习惯法;4、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罪行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犯罪行为的构成、刑罚种类、范围幅度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若没有明确的规定的,则不能予以处罚。根据《刑法》第三条规定【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一、老师拖堂算不算犯法老师的拖堂行为不犯法。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老师拖堂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是否犯法应该是有法可依的,不会有不存在的罪名。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会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根据罪刑
    2023-04-11
    67人看过
  • 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何以被虚置?
    这一原则也明确体现在现行刑法的第3条中: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句绕口令式的条文,与大多数国家的刑法不太一样,前半句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后半句才是罪刑法定的规范表述。但前半句的废话应该不是立法技术问题,而是既限制了入罪,又限制了出罪,立法者显然担心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会放纵了犯罪。这种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思路,既可以追溯至马克思的辩证法思维,更多的受到了前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先按下不表。罪刑法定尽管在今天已经是人类社会的常识,但在1997年的以前的中国刑法中,一直付之阙如。1979版刑法非但没有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反而在第79条中明确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类推解释的危害,最典型的,莫过于流氓罪、投机倒把罪这样的口袋罪了,在1983年严打中达到高峰
    2023-06-11
    422人看过
  •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别体现在刑法第三条、第四条和第五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一、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有哪些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平等原则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应当对其国家的公民实行相同的限制。二、爱国守法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
    2023-03-11
    434人看过
  • 如何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其中一项核心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根据中央改革要求,为在刑事诉讼全过程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关键在于完善证据规则,为法官审查判断证据提供明确具体的规范指引,并促使办案人员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着眼于法庭审判的证据规则,主要是指证据能力层面的排除规则,即,从反面规定哪些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足中国刑事证据法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完善证据排除规则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完善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哪些证据属于应当排除的证据,解决证据能力认定方面的争议。二是推动完善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程序,特别是审判阶段排除证据的程序,通过规范的程序有效解决庭审中的证据能力争议。应当认识到,证据排除规则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要以相应的法律规定作为规范依据。在我
    2023-06-06
    291人看过
  • 立法过程贯彻依法原则的意义
    立法基本原则是国家立法指导思想在实际立法活动中的具体贯彻和落实,是对国家立法意图的总体概括;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立法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它是关于立法路线的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立法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地方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修改和废止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地方性法规具有从属性、地方性的法律特征。从属性是指法律、行政法规是上位法,地方性法规是下位法,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是指地方性法规的适用范围只能限于本行政区域。上述两个法律特征,体现了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的两个基本立法原则。即:一
    2023-08-05
    414人看过
  • 怎样认识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法律依据《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023-06-12
    28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咨询
    • 如何贯彻公平原则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09
      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对立物,民法以追求形式平等为原则,以追求实质平等为例外;当遵循平等原则会产生严重的是指不公平时,在法定的例外情形,适用公平原则予以纠偏,合理确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免造成对实质公平的过度违反,公平原则只能适用于法定的例外情形。
    •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意思,我国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有何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典化,表明我国刑法由偏重于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我国刑事与法的一个重大发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只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在刑法中。97年刑法修订以前,我国宪法规定法和刑法对
    • 如何理解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6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 如何贯彻执行禁止反言原则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1
      禁止反言原则的适用是: 1、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2、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 刑法法定原则与罪刑适应原则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09
      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适应原则区分如下: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具体而言,就是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对犯罪应当如何处罚都必须由法律规定。罪刑适应是指行为构成犯罪之后应该如何处罚,刑罚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的性质、社会危害性程度以及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轻罪适用轻刑,重罪适用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