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密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9 16:42:04 122 人看过

脱密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1)脱密措施在应用中同样要求首先必须有可保护的商业秘密,否则其约定就是无效的。

(2)采取脱密措施义务主体,与竞业限制一样针对的应当是实际接触、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相关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不能是不加区别的企业所有的员工。

(3)采取的具体脱密措施应当是合理的,而不能违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强行性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约定将失去法律约束力。通常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相应的变更工作内容、范围和劳动报酬等,一般要求所要调整的工作岗位在前期约定中以列举方式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能是任意的,而劳动报酬一般也是约定在脱密期不低于某个标准,以均衡劳资双方的权益。一般如发生争议则要求用人单位要对岗位、报酬等调整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将难以获得支持。

(4)脱密措施的适用时间,对劳动者采取脱密措施的时间,即脱密期(提前通知期)一般不能超过6个月,即脱密措施的约定不能超过6个月,超过规定的期限,则一般是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5)采取脱密措施的一般是在科技型企业或者是在高新技术开发领域适用,或者一些智力密集型企业,而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或企业,故企业在和劳动者约定脱密期和脱密措施时,不能毫无选择的适用。

(6)违约责任。劳动者如果没有按照约定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通知义务,或者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如果用人单位违反约定,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提前30日通知或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承担违约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2: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违约金相关文章
  • 商业秘密的脱密期如何约定
    员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在员工离职前应当经过一定期间的脱密期,员工应当遵守。如前所述,用人单位可以采取调动工作岗位或约定职工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来上班等措施。脱密期一般时间较长,最长的可以达到6个月。在这段时间内,员工的工资报酬应当如何计发呢?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的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关于脱密期内可以采取的措施或待遇,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协商确定,既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也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只要上述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应当遵守。劳动部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也允许用人单位在脱密期内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员工进行协商,没有就脱密期内的待遇达成任何一致,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其内部有效的规章制度执行。但是我们认为,用人单位不应在脱密期内任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即使将员工调到工资水平较低的
    2023-04-26
    370人看过
  • 保密协议的脱密期是指啥
    一、保密协议的脱密期是指啥(一)留在原工作单位脱密,脱密期内发工资(只是薪酬的工资部分,不含绩效、奖金、福利等,这是最严格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单位没什么恩怨或者不是非常核心的涉密人员的话,不会采取此方式。)(二)本单位外脱密,脱密期根据密级确定,核心涉密人员3-5年,重要涉密人员2-3年,一般涉密人员1-2年(一般都采用这个方式)。按理说,银行的工作岗位涉密程度不深,并且你的脱密期只有三个月,是完全可以先离职、再脱密的。你单位这么处理,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那个商业秘密一直还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得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的。脱密期,指的是:在
    2023-04-23
    296人看过
  • 银行保密协议中脱密期是什么意思
    1、留在原工作单位脱密,脱密期内发工资(只是薪酬的工资部分,不含绩效、奖金、福利等,这是最严格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单位没什么恩怨或者不是非常核心的涉密人员的话,不会采取此方式。)2、本单位外脱密,脱密期根据密级确定,核心涉密人员3-5年,重要涉密人员2-3年,一般涉密人员1-2年(一般都采用这个方式)。按理说,银行的工作岗位涉密程度不深,并且你的脱密期只有三个月,是完全可以先离职、再脱密的。你单位这么处理,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那个商业秘密一直还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得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的。脱密期,指的是:在于员工签订的合同期快要期满前一
    2023-05-03
    274人看过
  • 脱逃罪的定义包括什么,脱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脱逃罪的定义包括什么脱逃罪是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区分脱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实施脱逃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或者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是否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就是脱逃既遂。实施脱逃,如果在羁押改造场所内被发现,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接监视下被抓回的,是脱逃未遂。区别既遂与未遂,是裁量刑罚的一个依据。如果查明行为人脱离劳改场所,确实是偷干其他的事情,并无脱逃意图的,如在农田劳动的犯人,晚间溜出劳改场所,去偷附近农民种植的瓜果等,不宜作为脱逃罪论处,可视其情节给予纪律或者其他处罚。二、脱逃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
    2023-03-30
    145人看过
  • 保密期和脱密期有什么区别
    保密协议和脱密期讲的不是同一个事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保密期的含义接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那个商业秘密一直还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得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的。脱密期的含义脱密期中的“密”指的是“商业秘密”。何谓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实践中,商业秘密对于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商业秘密没有保护好,很可能带给单位致命的打击。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一般都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
    2023-04-21
    294人看过
  • 脱密期是什么意思?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哪些脱密措施
    所谓“脱密”,顾名思义,即不再接触商业秘密。用人单位通过约定,要求员工在离职前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在员工通知用人单位后,还必须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届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通知后的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可以将员工调换至不需保密的工作部门,以确保员工不再获知新的商业秘密,因此又被称为“提前通知期”。这一制度是基于商业秘密的时效性的考虑而设计的。员工在保密部门工作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可能会在脱密期内被公开,从而不再是商业秘密,即便未被公开,由于用人单位的业务在不断的发展,在脱密期内一定会有新的商业秘密产生,这些新的商业秘密当然更有价值,原有的商业秘密便在脱密期内降低了价值,即使被泄露,也不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竞业限制条款也是用人单位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的一种措施,即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员工在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到与该用人单位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工作。这是保证
    2023-05-31
    254人看过
  • 违反脱密期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只有两种情形:一是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二是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因此,对于劳动者违反脱密期规定的,用人单位并不能直接适用违约金约定。用人单位只能向劳动者主张其损害赔偿权利。假如知晓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违反脱密期的约定擅自离职,并在离职后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则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此时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保密协议的约定,主张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竞争对手(劳动者新的就业单位)明知或者应知该劳动者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同样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以该项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定损害赔偿额向竞争对手主张侵权赔偿责任。劳动者或竞争对手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数额在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重大损失的,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一、已经
    2023-03-22
    353人看过
  • 为什么进行脱密期管理
    1、脱密是什么意思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员不再接触商业秘密。2、脱密期是什么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这段时期之内,用人单位可以把员工调至不需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3、为什么进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中的“密”指的是“商业秘密”。何谓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实践中,商业秘密对于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商业秘密没有保护好,很可能带给单位致命的打击。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一般都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2023-04-16
    76人看过
  • 逃脱惩罚的条件
    免于处罚不等于不处罚,它是需要根据案情判断为轻微,且符合以下条件:1、不满14周岁青少年、不能辨识和控制自我行动能力精神病人、聋哑或盲人。但是以上免于处罚对象需要责令其监护人严管。另外,非以上特殊人群发生轻微案情、有主动投案、立功表现等等情况者,也有机会免于处罚。什么情况免于刑事处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免于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2023-07-19
    415人看过
  •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限是多长时间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来说,核心相关人员为3年到5年,重要相关人员为2年到3年,一般相关人员为1年到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于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国等方面受到终身限制。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为几年1、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2、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
    2023-08-05
    315人看过
  • 脱逃罪法条及司法解释的依据是什么?
    一、脱逃罪法条及司法解释的依据是什么?脱逃罪法条及司法解释的依据是我国的《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脱逃罪是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本罪主要特征:(1)犯罪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2)侵犯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3)主观上出于故意。(4)客观上表现为从监禁场所脱逃,或在押解途中脱逃。二、本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被依法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非法关押的人谈不上构成脱逃罪;劳教分子、受行政拘留处分的人,不能构成脱逃罪;被司法机关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人逃走的,不能构成脱逃罪。关于被关押的嫌疑人脱逃问题,新《刑
    2023-04-13
    366人看过
  • 投案脱保是否认定自首,自首的条件
    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投案脱保是否认定自首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
    2023-07-31
    191人看过
  • 脱密期与竞业限制条款的差异
    竞业限制条款也是用人单位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的一种措施,即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员工在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到与该用人单位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工作。这是保证商业秘密不被竞争对手获知的一个方法。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员工在竞业限制期内不是用人单位的雇员,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已经终止或解除。竞业限制义务的根据在于劳动合同中的尚未失效的保密条款或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但是在脱密期内,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并未解除,劳动关系仍然存在,员工也仍须遵守用人单位的种种规章制度,只是须离开能接触到商业秘密的部门。这是两种制度的差异所在。一、保密协议包括哪些条款保密协议包括以下这些条款:一是对第三人合同义务条款。此条款主要针对新聘用员工。企业在聘用新员工时应调查其在进入本企业前是否承担了对原企业的保密义务及竞业禁止义务。如未承担此类义务,应在合同中明确声明或保证,如“乙方保证在甲方工作期间使用
    2023-06-21
    276人看过
  • 脱密期满员工是否还要保密
    脱密期满,没有公开秘密时也要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如果泄露商业秘密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保密的对象和范围保密协议保守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1、技术信息2、经营管理信息3、特殊约定的其他秘密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随着商业秘密的范围从技术秘密扩大到经营管理信息、特殊秘密等范畴,对保密的具体范围的确定产生了争议。为此,保密协议应当首先明确员工保密的对象和范围,以免就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及应否保密产
    2023-03-29
    88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违约金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劳动合同法》中的脱密期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27
      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这段时期之内,用人单位可以把员工调至不需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脱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 脱密期中的“密”指的是“商业秘密”。何谓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
    • 2023年什么是脱密期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22
      1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 2在这段时期之内,用人单位可以把员工调至不需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脱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 3脱密期中的“密”指的是“商业秘密”。 何谓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
    • 银行什么是脱密期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02
      1、留在原工作单位脱密,脱密期内发工资(只是薪酬的工资部分,不含绩效、奖金、福利等,这是最严格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单位没什么恩怨或者不是非常核心的涉密人员的话,不会采取此方式。) 2、本单位外脱密,脱密期根据密级确定,核心涉密人员3-5年,重要涉密人员2-3年,一般涉密人员1-2年(一般都采用这个方式)。
    • 脱密期管理规,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4
      脱密期涉密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脱贫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样家庭才算脱贫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2
      各地政策不一,最好是直接向政府咨询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