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一般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
招摇撞骗罪有可能判缓刑吗
一、招摇撞骗罪有可能判缓刑吗
满足判缓刑的条件就可以判缓刑。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就是说,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只注重被告人的悔罪主观意识,缺乏对被告人的平时表现的调查了解,忽略了对适用缓刑罪犯的监管、帮教、改造等客观条件的考虑。
正因如此,有些被告人亲属为了能使被告人适用缓刑,免受监禁,表示愿意多交罚金、多赔偿损失,以金钱的付出来体现被告人的悔罪态度,以至使之成为缓刑的交换条件;有些单位组织出于被告人亲属的种种关系,碍于情面,不切实际地乱出证明,一概证明被告人表现良好;有的帮教组织也停留在纸面上,形同虚设,少数帮教成员甚至不知道被帮教的对象;等等。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并不能表明被告人悔罪的真实性,也不能如实反映适用缓刑的客观条件,给法官提供了种种假象,导致了法官在考虑对被告人适用缓刑时出现偏差。
因此说,对被告人归案后是否诚心悔过,适用缓刑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质上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有待在日后的考察中予以确定。而现行的缓执行制度将这种待定状态交由法官提前认定,确实难于准确把握,以至缓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是报复性犯罪。也容易导致法官滥用职权,盲目地适用缓刑,造成重罪轻判,使得某些罪犯逃避了应得的惩罚,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相关的犯罪人员想要获得缓刑的,需要递交相关的材料。相关的犯罪人员应不具备危害性,对社会不会造成相关的危险。我国的司法部门按照法律规定,这类犯罪人员如判处缓刑时,犯罪的这类缓刑应立即执行,保护社会的合法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能否以肇事逃逸被判缓刑?
456人看过
-
未成年人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涉嫌犯交通肇事罪吗?
303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吗,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吗
398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能否适用缓刑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
221人看过
-
涉嫌肇事逃逸判刑多少年
478人看过
-
逃逸致死交通肇事罪判决是否过重?
195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可能被判缓刑的交通肇事致死逃逸案件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4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即使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也可以被判处缓刑。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即刑罚的暂缓执行。缓刑的执行形式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
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9-25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轻伤怎么处罚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缓刑适用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罪能否判缓刑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8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而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所以事故责任人只有其具有法定及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判处三年或三年有期徒刑的情况下,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才能判处缓刑
-
交通肇事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22一、交通肇事适用缓刑的条件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出于过失肇事过失由小到大分为这样几类: 1、因天气差、路况差、车辆性能不佳导致驾驶员尽谨慎注意义务、具备较好的驾驶技术仍可能发生事故,这种情况驾驶员主观过失小、罪过小; 2、因其他车辆违规行驶、行人违规穿行,造成驾车人出于躲、闪的目的撞到其他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能判缓刑吗,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2能判缓刑,但应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可以缓刑;二、不是累犯的,或者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已经过五年以上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不能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