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屋所有权归一方所有,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离婚后,该房屋因另一方所负的个人债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离婚协议关于房产权属的约定能否阻却执行呢。
离婚协议关于房屋产权的约定能否排除执行,不宜仅依据权利外观而一刀切地否定,应从债权性质、申请执行人利益考量、案外人过错、价值冲突与权衡等方面综合判断。
也就是说能否阻却强制执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离婚协议中财产的约定能撤销吗
离婚协议中财产的约定,存在以下内容的能撤销: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能撤销离婚协议中财产的约定。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第一千零七十八条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
协议离婚后,未明确房屋归属的房产如何处理?
483人看过
-
男方需补偿房屋,但离婚协议中未明确写出,如何调整?
422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中是否有明确规定房产归属
397人看过
-
能否单方面废除析产协议?
420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房产归属权,需要去做析产吗?
413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中能否约定未来房产归孩子
387人看过
离婚协议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准备。男女双方选择协议离婚的,应当共同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并且民政局会提供简单的离婚协议书,男女之间的情况不复杂的,... 更多>
-
离婚协议未明确房屋归属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0当离婚协议中未明确规定房产归属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另行向法庭提出诉讼,主张对尚未进行分配的财产进行再次分割。在婚姻关系解除后,若有一方以此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划分双方在离婚过程中未曾处置过的共同财产,经过审查和核实,若发现该类财产确实属于离婚时未涉及到的夫妻共有资产,则人民法院应依据法律规定给予公正合理的裁决和划分。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
离婚协议中未明确房产分割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4-12-14首先,需要查看离婚协议是否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且是否生效。如果未生效,则对双方没有约束力。如果生效,通常可以按照协议书的约定确定房屋归属。如果其中一方反悔并且不配合过户,您可以依法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过户。 其次,如果生效的离婚协议将房屋归属给子女等人,则需要具体结合协议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案。这些定性可能会比较复杂,而且存在反悔成功的可能性。
-
离婚协议中未明确夫妻共同财产,是否能再次分割?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28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和债务分配的问题对男女双方留有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要。在完成离婚登记手续后,如果任何一方因履行离婚协议而产生争议并向法庭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将予受理。与此同时,如果当事人曾经达成过以协议离婚或通过人民法院调解离婚作为处理财产和债务的首要前提的共识,并且离婚未果,当中一方在离婚诉讼中选择推翻之前签订的协议,这类情况也需要法律机构的妥善处理。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
-
能否单方面解除委托协议?新疆在线咨询 2024-12-18在委托合同中,双方都有权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委托人和受托人都可以通过单方面发出解除合同的意愿来终止双方之间的委托关系,这一权利无需得到对方的确认。这种解除权属于一种形成权,其运作是建立在产生解除行为的相对人意思表示之上的。当解除合同的意愿被提出并传达给对方之时,就意味着委托合同已经终止。这一操作的合法性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委托人或受托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解除委托合
-
民法典中代持股协议能否单方解除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07有法定解除情形的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