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罪:犯罪中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3 17:43:02 371 人看过

犯罪中止是否有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不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本身不是犯罪,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是犯罪状态,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犯罪中止判刑

我国对于构成犯罪中止的犯罪分子的判刑,应当酌情从轻或减轻

《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判刑;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9日 11: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
    犯罪中止是属于犯罪的。一般犯罪中止还是犯罪的,犯罪中止没有给他人或者是社会带来损害的,会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会从轻处罚。犯罪中止的情形有很多种,比如说在犯罪过程中,自己良心发现而中止的,或者是在犯罪情节中被他人拦下的等情况。犯罪中止包括犯罪未遂,但是两者的具体意思也是不一样的。犯罪中止,会不会免于处罚,是根据犯罪情节决定,也是根据犯罪人的悔改态度决定,公安机关需要综合两者,然后进行判刑裁决。一、下毒后送医院是犯罪中止吗下毒后送医院是犯罪中止,毕竟他是属于犯罪人员一直以来的原因,停止进行了犯罪活动。但依然会进行定罪,量刑的时候会考虑送人去医院的情节,然后减轻相应的处罚,犯罪中止形态仍然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会从轻处罚。当然刑法也不是特别冷酷的,如果有着良好的悔罪表现,或者是没有造成太大社会影响的话,在同等条件之下,这样的人是要比已经结束犯罪并且后果恶劣的人判处的刑罚
    2023-03-13
    441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有中止
    一、共同犯罪是否有中止存在。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以后,对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进行劝说阻止,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接受了劝说,在能够继续进行犯罪的条件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可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这个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主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自动切断与其它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故意的联
    2023-04-15
    91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有中止
    存在。共同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应当具备及时性,共同犯罪的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以前。但是犯罪结果一旦繁盛,无论其结果是由全体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还是由部分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已经即遂,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这是时间的条件。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的行为,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犯罪以后,对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进行劝说阻止,另一部分共同犯罪人接受了劝说,在能够继续进行犯罪的条件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全体共同犯罪人都可成立犯罪中止。3、必须具备有效性。必须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且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这个有效性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主观上,中止犯罪的共同犯罪人自动切断与其它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故意的联系,并且将中止的意图以
    2023-03-20
    226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否会被判刑?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行为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联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区别:从自动放弃犯罪和防止犯罪结果的意义上而言,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犯罪中止认定在刑事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行为人不管是在着手之前还是在着手之后,其实都是有可能成立中止的。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因为行为人主观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在共同犯罪中,虽然各行为人在具体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具
    2023-05-07
    114人看过
  • 犯罪既遂后是否犯罪中止
    不可以。既遂是已经产生犯罪结果了,不可能中止了。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犯罪的形态都有哪些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的形态一般包括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以及犯罪中止等。《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投毒送医院是犯罪中止是?投毒送医院,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三、罪犯自己送医院走丢是犯罪中止吗害人送医院,能够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
    2023-04-12
    292人看过
  • 犯罪既遂是否能犯罪中止
    一、犯罪既遂是否能犯罪中止1、犯罪既遂不能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行犯罪的时候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组织犯罪结果发生,犯罪既遂则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行为人已经完成了其犯罪行为,构成了犯罪结果。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不同点有哪些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
    2023-06-11
    43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是否有罪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5
      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 过失犯罪是否有犯罪中止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15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等形态都是在主观故意的支配下实施、发生的行为状态,过失犯罪不存在主观故意,因此就无所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过失犯罪是否有犯罪中止?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20
      过失犯罪是按结果定罪的,达到法定的结果才定罪,换言之过失犯罪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构成犯罪,当然也不存在犯罪停止之说
    • 在共同犯罪中是否有犯罪中止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13
      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进入实行阶段就停止下来的犯罪停止形态。 二、特征(构成条件)1行为人为了犯罪已开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含义。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区别:前者将犯罪的思想付诸了行动,进一步发展就会造成危害结果,具有现实迫近的社会危害性。后者是行为人将犯罪意图用语言或文字表露于外部,只要未付诸实施就不会危害社会。如准备工
    • 遗弃罪是否有犯罪中止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23
      1、有的 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3、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4、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