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制度的意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1 11:31:28 408 人看过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矫正模式,使犯罪在正常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下生活,有助于罪犯的改造。

1、社区矫正有利于降低行刑成本。监禁矫正成本之高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区矫正与监禁刑罚相比较,国家在财力、人力、物质装备设施的投入方面,都会节约许多。降低矫正成本,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这样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方面去。

2、社区矫正符合社会文明进步和刑罚人道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刑罚的价值导向或者说基本理念是刑罚人道主义,社区矫正在保护罪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体现了刑罚人道化的精神,使其在物质条件、家庭环境、情感关系等方面的需求等方面不发生较大变化,这样有助于矫正对象人格的重塑和重返社会目标的实现。

3、社区矫正有利于克服监禁刑罚的弊端。监禁刑的适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社区矫正避免了一些罪过较轻、主观恶性不大、恶习不深的罪犯在监禁刑罚条件下,与恶习较深的罪犯混合关押而导致的交叉感染,这样有利于这些罪犯的更好改造,也为社会减少了许多不安定隐患。

4、有利于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于轻型犯、缓刑犯和假释犯均适用社区矫正,这已经成为一种通例。我国全面实行社区矫正,实现了与世界通行做法的接轨,符合国际条约精神,也有利于我国在这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3日 19: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社区矫正的任务
    刑事诉讼法
    一、社区矫正的任务1、依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有效实施。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3、依法组织矫正对象参加适当的社会公益劳动;4、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参加公益劳动等。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各项矫正活动。(一)管理方面管理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矫正干部的监督管理、监护人的监督管理、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以及社会积极力量的监控等。实施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定活动范围等方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有效控制,规范他们的行为
    2023-04-30
    245人看过
  • 社区矫正的概念
    法律综合知识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即要求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总的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使罪犯不与社会隔离,且利用社区资源对犯罪进行改造的方法。在我国,2003年7月、200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分别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这两份通知的指出社区矫正工作要应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利用社会资源,为罪犯重新回归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
    2023-05-01
    220人看过
  • 社区矫正流程
    一、矫正衔接1、人民法院对依法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将判决书、起诉书副本、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送达其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以下同)的县(市、区)司法局。2、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同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在执行通知书上注明“暂予监外执行”,自判决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将判决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送达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司法局。3、监狱对裁定假释的罪犯,应在其出监之日起7日内,将原判决书(复印件)、假释裁定书、罪犯出监鉴定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送达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司法局。4、监狱对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在监狱管理机关批准之日起7日内,将原判决书(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具保书和接受社
    2023-04-30
    176人看过
  • 醉驾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一、拘役缓刑条件是什么?指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如果犯罪分子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满足上述条件应该宣告缓刑。拘役本有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宣告缓刑后,可在社区矫正机构下执行。二、监护人能不能担任社区矫正监护人的责任社区矫正监护人一般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来担任。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三、在缓刑执行中罪犯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在缓刑执行中罪犯需要遵守哪些规定:1、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2、根据检查机关的规定,定期向检查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
    2023-04-04
    220人看过
  • 简述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狱矫正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并促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一、基本性质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是刑罚执行活动。它与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以及社区社会工作本质上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包含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作为一项刑事执法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特定罪犯的刑事执法活动,而且是在社区中实施的刑事执法活动。二、工作对象主要适用于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的5种罪犯。其中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重点对象。三、工作定位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
    2023-04-25
    212人看过
  • 社区矫正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第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简单地管理,而是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
    2023-03-23
    25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意义主要内容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2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决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忏悔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
    • 我国对社区矫正制度是怎样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24
      摘自百度百科:社区矫正(Commity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
    • 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制度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2
      《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制度》规定:1、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每人每月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2、公益劳动内容为无偿参加非营利性机构、社团的服务活动或者社会(社区)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由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设置原则为: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3、公益劳动可以由社区组织集中进行,也可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
    •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注意事项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2
      第一,法院通知你在哪里矫正?不一定是回老家第二,请记住你自己的身份——罪犯!不要对法律讨价还价!第三,醉驾缓刑最多就是六个月,六个月都无法克服“困难”,服从规定?!第四,社区矫正人员要每月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定期电话或者当面汇报近期情况!而且必须在居住地县级行政区域工作生活,不得擅自外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
    • 社区矫正的定义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22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刑事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服刑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已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