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承认事实劳动合同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1:11:48 478 人看过

中国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

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

(I)根据《劳动法》第16条和第19条明确规定了劳动关系的成立时间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这表明建立劳动关系必须以书面劳动合同为标志。这一次,《劳动合同法》调整了《劳动法》关于何时建立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第7条明确规定,“雇主应自雇佣之日起与工人建立劳动关系”。也就是说,造成劳动关系的基本事实是就业,而不是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雇主没有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雇佣行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就依然存在。这有效地保护了与雇主有实际劳动关系的工人的劳动权益。(2)严格规定用人单位的签订义务

虽然《劳动法》第98条有“用人单位故意拖延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的相关规定,但这只是事后监督措施,而且很难事先阻止雇主的主观意图。《劳动合同法》不仅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且规定:“如果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应在雇佣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和“雇主应建立员工名册以备将来参考”可见,用人单位不仅有义务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否则,雇主应为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承担责任,无论其是主观的还是故意的

(III)有效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但是,如何赔偿,雇主是否应该向工人承担惩罚性赔偿或补偿性赔偿,以及赔偿标准都不涉及。此外,只有当雇主不订立劳动合同并对工人造成损害时,工人才能得到赔偿。这使得工人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很容易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对如何在实际劳动关系中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很好的设计,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工资。

(四)重新界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内涵

劳动合同法放松了对劳动合同形式的法律规定,不仅纳入了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而且还纳入了主体、法律内容、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合格劳动关系,真实地将意图表达和法律程序融入到事实劳动关系中,也拓宽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外延,,将不合格劳动关系纳入该主题纠正了以往将不合格劳动关系作为民事雇佣关系排除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外的错误做法

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保护的反思

(一)应明确规定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双方自受雇之日起就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口头劳动合同并未纳入法律规定。从国外立法来看,许多国家放宽了劳动合同的形式,承认口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笔者认为,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标准还不是很完善,集体合同和内部劳动规则也不是很普遍,但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必要规定口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二)应当明确规定,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作为证据的情况下,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的存在及相关权益的纠纷时有发生。对此,笔者认为,在确定劳动关系存在时,应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用人单位应证明与劳动者没有事实劳动关系,否则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采用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处于主导地位,用人单位应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不可避免的。用人单位未及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在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时自然要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三)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终止劳动合同进行登记,,用人单位还需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劳动者就业或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备案登记手续(四)严格执行劳动合同范本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制定规范的,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就业类型的特点,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范本,并向社会公布,引导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做到事前指导,过程管理与事后监督

理论界对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存在不同看法。一般来说,事实劳动关系是相对于书面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的。指双方在建立或变更劳动关系时,不符合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从属劳动关系状态的劳动关系,具体为:,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或续签书面合同,但双方已实际履行劳动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理论界对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存在争议,但在审判实践中,我国的事实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例如,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2005年5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颁布了《关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5月30日 09: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法律承认事实婚姻吗?
    事实婚姻通常为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事实婚姻的构成需要以下要件:一、男女双方的同居(即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以前。二、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三、同居双方1994年2月1日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所谓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一、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应该怎样离婚没有登记能否办离婚视情况而定:(一)1994年2月1日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除非双方愿意补办结婚登记,否则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离婚案件法院一般会在六个月内审结。(二)1994年2月1日以后,男女
    2023-03-22
    140人看过
  • 中国人去国外结婚中国法律承认吗
    中国人去国外结婚中国法律承认。且其结婚证不得在我国直接使用,需要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办理结婚登记后,方可使用。即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受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一、涉外婚姻登记程序是怎么样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当事人须持的证件:1、中国公民应持下列证件:本人的户籍证明;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出具的记有本人基本情况和与何人结婚的证明。2、外国人须持以下证件: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3、如外国人一方为在华
    2023-04-02
    116人看过
  • 中国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哪年实行的?
    一、中国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哪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二、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
    2023-04-13
    177人看过
  • 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中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集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十四条第三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
    2023-04-29
    406人看过
  • 法律承不承认事实婚姻
    《民法典》不承认事实婚姻。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来对待。已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以重婚罪论。事实婚姻期间,双方各自继承和受赠的财产,一般按个人财产对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一、事实婚姻的法律特征1、事实婚姻的男女应无配偶,有配偶则成为事实重婚。事实重婚:指前婚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只要双方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也已构成重婚。2、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是否互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两性关系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因为,一切不合法的性行为,不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3、事实婚姻的男女双
    2023-03-17
    58人看过
  • 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的认定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劳动用工并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使得一些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异的劳务合同、雇佣合同、承揽合同和代理合同极易与之混淆,造成仲裁和审判的失当。依据书面或口头形式所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有偿交给用人单位使用,它是一种隶属主体间的以指挥和服务的管理关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从属性”,表现为人格上的从属性,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指示负有服从的义务,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和业务内容具有广泛的指示权;作为用人单位成员的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有接受用人单位监督检查及合理制裁的义务。劳动合同关系在经济上的从属性表现为:⑴生产工具或器械由用人单位所有,原料由用人单位供给;⑵劳动者的工作是作为用人单位所经营的事业在整
    2023-02-08
    270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我国法律承认事实劳动合同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8
      我国法律不承认事实劳动合同。
    • 我国法律承认事实劳动合同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13
      我国法律承认事实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可在我国的劳动就业实践中,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义务而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为抓住就业机会,往往被迫放弃订立书面合同的权利,这就使得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为此,保护事实劳动关系仍然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的重要内容。
    • 我国法律能否承认事实劳动合同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5
      不签劳动合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我国法律是否承认事实劳动合同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13
      我国法律承认事实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可在我国的劳动就业实践中,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义务而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为抓住就业机会,往往被迫放弃订立书面合同的权利,这就使得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为此,保护事实劳动关系仍然是立法、执法和司法的重要内容。
    • 我国法律是否承认事实劳动合同?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27
      我国法律不承认事实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劳动关系的建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