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抚养权问题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女方生活。如果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男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2)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如果女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男方生活:
a、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b、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男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c、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女方生活的。
2、两周岁以上的子女抚养权问题
(1)优先考虑女方有抚养权的情形
a、女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b、子女随女方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c、女方无其他子女,而男方有其他子女的。
d、子女随女方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男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e、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单独随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女方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f、男女双方的抚养条件,如工作稳定程度、收入情况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如果男方对于夫妻感情破裂有过错,如家庭暴力、婚外情等。
g、男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汹酒等恶习等h、男方有品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
i、男方长期在外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的j、男方收入较低,且工作不稳定,没有固定住所的。
(2)优先考虑男方有抚养权的情形男女平等,优先考虑男方有抚养权的情形同上,将女方、男方调换即可。
(3)十周岁以上的孩子抚养权问题,除上述情形外,应考虑子女的意见。
3、轮流抚养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
抚养权归属及抚养费如何确定抚养费问题
195人看过
-
一岁孩子抚养权问题怎么处理,给多少抚养费
389人看过
-
抚养费调整:抚养权变更的问题
403人看过
-
抚养权与抚养费:相关问题与解答
249人看过
-
离婚孩子抚养问题:如何计算抚养费和抚养权?
124人看过
-
代孕生子抚养权归谁及抚养费问题
114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抚养费的问题, 抚养费的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24抚养费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
夫妻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抚养费问题孩子抚养费要给多少?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25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
-
未婚生子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抚养费应该要多少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11依据《民法典》25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或危害。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父方或母方,应当支付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直至其能够独立生活为止。综上,非婚生子女,只要其来到这个世间,就享有其他婚生子女应有的一切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或危害无论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年龄多大,都对其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父方或母方,应当支付抚养费,直至其独立生活为止如果非婚
-
抚养费问题子女17岁应该给抚养费多少钱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1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
探视权与抚养费问题海南在线咨询 2025-01-10婚姻关系结束后,无论子女由父亲或母亲抚养,他们仍然是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并且必须承担起支付抚养费用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没有直接抚养子女,那么他或她有探望子女的合法权益,而另一方则有协助履行的责任。关于行使探望权的具体方式、时间长短等,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应诉诸法院进行裁决。如果父或母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那么法庭将有权宣布暂时终止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