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知识产权收益的分配,要按实际情况来定,具体如下:
1、离婚时,知识产权收入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2、知识产权的收入属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共同财产。对夫妻财产,夫妻有平等的处理权;
3、婚前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可以约定财产归属,归个人所有,共同所有。财产协议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知识产权收入;
2、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知识产权的转让收益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不仅可以体现,而且出让方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取得转让受益。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将一定期限内的垄断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能使知识产权权利人收回科研投入,而且还能获得超额的财产收益。
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知识产权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等单位愿意在知识产权方面增加科研投入,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趋势,也主要是看重了知识产权转让给权利人带来的好处。同时,在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竞争则主要为经济竞争与智力竞争,智力竞争将会成为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可以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变更又可以促进相互借鉴,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显然,这也是知识产权转让的一项自然价值。
且根据《专利法》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知识产权贸易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知识产权转让给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以它们的知识产权转让实践已经非常活跃,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转让机制。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也应该注重挖掘知识产权转让的潜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
婚前财产分配原则在二婚中的应用
360人看过
-
知识产权分类的基本原则与实践
447人看过
-
知识产权收益如何在夫妻关系中分配
455人看过
-
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原则
245人看过
-
离婚在哪些原则下分配共同财产
109人看过
-
在协议离婚中财产分配是按照什么原则进行的
50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民法典婚前知识产权分割原则?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4婚前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离婚时是不用进行分割的。根据法律的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属于婚前财产,这部分财产通常是被认定为夫妻个人财产。日后夫妻离婚的话,是不能对这部分财产作出分割的,能够进行分割的仅仅是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
婚姻中怎么分配知识产权市值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8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例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后写的著作发表或被改编成电视剧,所取得的版税收入、改编费用等;婚后的专利或发明转让所取得的费用;婚后取得的商标收益等。
-
婚前的知识产权,婚后离婚后知识产权如何分割?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3婚前知识产权收入一般不分割,因为婚前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后收入,可以分割。
-
知识产权财产的离婚分割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1-14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知识产权一般是以一方个人的名义所有;其次还在于知识产权中人身权与多数财产权带有强烈的人身属性,与知识产权人难以分割。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含既得财产权与期待权。既得财产纳入夫妻共同财产争议不大,但期待权所转化的利益是否属于共同财产,理论上争议较大……【
-
知识产权的认定原则和方法山西在线咨询 2025-02-06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一般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以被视为某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根据智力成果的不同,知识产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等。在中国,《民法典》对知识产权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123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