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一直不认罪会坐牢吗?
刑事案件一直不认罪也有可能会坐牢,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能判刑,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此,即使没有口供,如果有其他证据能相互印证的,同样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上述规定,不认罪,没有口供,或者说零口供,只要有客观证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照样可以依法定罪量刑。反过来说,只有口供,没有其它客观证据,或者其它证据不足的,即使被告人认罪,也不能定罪量刑。
二、犯罪嫌疑人不认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被告人从被抓获之日起就拒不认罪,此类现象在毒品案件中尤甚。审判实践中,毒品案件一对一的特殊性致使定罪量刑主要依靠毒品买卖上下家的一致口供,缺少相应的实物证据。被告人心存侥幸,不愿如实供述,试图逃脱刑罚的制裁。
2、被告人被抓获之后如实认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改变口供,不愿承认犯罪事实。有些被告人在被抓获之初,迫于司法机关的强大压力,承认了犯罪事实,但其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制裁,抵抗改造。在最初的慌乱之后,重新构筑了心理防线,抗拒法律。
3、在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之间对作案分工合作的细节相互推诿,都不愿承担主要责任。此种现象在抢劫、抢夺案件的庭审中频繁出现。实施抢劫、抢夺案件的被告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多是同乡、朋友关系结伙作案。在事发后,各个被告人为了减轻自身的罪责,都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以减轻自己的刑事责任。
在当代的社会犯罪嫌疑人被采取了侦查措施之后,那么应当积极的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这样才能够在量刑方面可以从宽处理,当然了,如果犯罪嫌疑人坚持不认罪,但是有其他的证据能够充分的证明确实是存在犯罪行为,也是可以对此进行定罪的,并不是因为不认罪就没有办法来定罪。
-
交通事故拒不赔偿会一直坐牢吗
267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坐牢一年能不能减刑
450人看过
-
刑事案件没被批捕会判刑吗会坐牢吗
180人看过
-
不认罪宣判后坐牢会减刑吗
182人看过
-
盗窃罪坐牢属于刑事案件吗
468人看过
-
欠钱不还坐牢是刑事案件吗
423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
一直不认罪要坐多久牢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13看看情况。《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拘留、保释、等待审判或者根据案件情况监视其居住。公安机关一般决定刑事拘留期限为7天,异地犯罪的可以延长30天。因此,公安机关的最长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天,应当提交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院应当在7天内作出决定是否批准。公安机关批准逮捕后,应当在2个月内结束调查,不能结束的,应当向上级检察院申请延长1个月。再复杂的案件,经省、直辖市人民
-
刑事案件嫌疑人指认现场后一定会坐牢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2要具体情节,现在不能武断的答复你,因为案件中有些问题你没能表述清楚,我需要先把案件情况详细了解一下;建议你电话联系详细介绍一下案情。
-
一旦刑事立案会坐牢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4-09-22刑事立案后并非必定涉及入狱服刑的问题。由于刑事诉讼程序包含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等诸多环节,仅当被告人在法院判决中被判定为有罪并依据判决内容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之时,才有可能被判入狱服刑。在此过程的各个阶段,如若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抑或是发现存在其它法定的可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均有可能导致不起诉、免于刑事处罚甚至被判处缓刑,从而避免入狱服刑的命运。再者,若是被告人最终被判决无罪
-
欠钱不还会被列入刑事案件吗会坐牢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23信用卡欠款没有能力偿还,不一定会坐牢,只有涉嫌才能坐牢。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信用卡诈骗罪是诈骗犯罪的一种,该罪和之间是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信用卡在该罪中是犯罪工具,而不是犯罪对象。
-
刑事案件一般坐牢多久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1这个应当看具体案情了。《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