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挪用公款潜逃20年怎么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8 19:33:16 191 人看过

有权利的地方就容易滋生私欲,贪污腐败案件中,大多是以权谋私,挪用公款据为己有,或者用于其他地方,甚至携款潜逃,此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利益,为此我国刑法制定相关条例进行严惩。对于携带挪用公款潜逃18年怎么判刑?这个问题,请看下文求解。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18年怎么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对于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定某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关键是要看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是否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挪用公款潜逃分为挪用公款后无法归还而畏罪潜逃和携带挪用公款潜逃两种情形。

根据行为人主观态度不同,挪用公款后无法归还而畏罪潜逃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观上打算归还但客观上无能力归还,同时担心被追究罪责而潜逃,这种情形如果要构成犯罪也只能是挪用公款罪;另一种是主观上就不打算归还干脆一走了之,既不用归还公款又可逃避司法追究而潜逃,这种情形下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由于潜逃行为而转化为贪污行为,即要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其次,贪污罪的既遂标志是非法占有的财物脱离单位管理而由行为人实际控制。挪用公款潜逃构成贪污罪的既遂标志是潜逃行为开始时,贪污行为已经实际完成,贪污罪已经成立。贪污犯罪既遂后的挽救纠错行为无法阻止贪污犯罪已经形成的不可逆转的状态,仅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一种悔罪的表现而已。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22: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既遂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后潜逃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认定当事人挪用公款潜逃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潜逃是行为人知道自己的犯罪行为将暴露或者已经暴露后携带赃款进行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一定要注意同时存在着有携带和潜逃两个方面,携带并不只是随身带着,而应当进行扩大解释,行为人可以将公款隐藏起来或者存放他处,这都应该认定为携带。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潜逃出境怎样追捕1、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潜逃出境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商请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请求有关方面协助,或者通过其他法律规定的途径进行追捕。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三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6-30
    144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的形式
    实践中认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一、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现犯罪事实将被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避的行为。二、公款范围。这里的公款还包括可变现的证券、金银首饰等。三、正确理解携带。此时的携带理解为行为人可以实际控制公款。挪用公款潜逃该怎样认定构成贪污罪。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原本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挪用后还携带公款潜逃,表明其主观上不止有挪用的目的,并且转化成占有目的。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关于贪污罪以及最高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罪案件的解释,该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与该罪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据为己有目的,若有则属于贪污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
    2023-08-07
    124人看过
  • 银行储蓄员携200万巨款潜逃20年,卷款逃跑怎么定罪
    已银行储蓄员携200万巨款潜逃了20年。卷款逃跑的定罪是根据其工作性质确定的,若是国家工作人员,则依贪污罪定罪,若是国家工作人员则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而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侵占数额确定的。一、银行储蓄员携200万巨款潜逃20年2003年,银行储蓄员李伟费尽心机盗走保险柜近200万元现金后逃跑,这一逃就是20年。今年1月,北京警方在海淀区将李伟抓获,并于次日对其执行逮捕。后经侦查,公安机关于3月11日以李伟涉嫌职务侵占罪移送西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目前,该案已由西城区检察院移送法院审理。二、卷款逃跑怎么定罪卷款逃跑的定罪为,若是国家工作人员卷款逃跑,可能涉嫌贪污罪,若是一般公司工作人员,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罪。以贪污罪来说,《刑法》规定,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而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
    2022-05-06
    412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构成什么罪
    案情:甲原系河南省信阳市一教育局出纳,2002年6月至12月间,被告人甲利用其职务之便,多次采取收入款项开票后不上交的手段将本单位公款11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及炒股;2002年12月17日,被告人甲因其单位发现其开具的票款不符问题暴露,携带2万余元公款潜逃。2004年4月14日被告人甲在检察机关说服下投案自首,后追回赃款4000元。分歧意见:大家对甲将本单位公款11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及炒股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没有异议,但对其潜逃携带的如何2万余元公款认定存在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甲利用其职务之便,多次采取收入款项开票后不上交的手段挪用本单位公款13万余元,没有做假帐及虚报帐目等行为,应全部定挪用公款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
    2023-12-22
    330人看过
  • 如何判断挪用公款潜逃的行为?
    该问题涉及到两种罪名。一般来说,挪用公款后逃避处罚,卷款逃走并想长期占有,不准备归还的话,对其携带的挪用款部分,认定为贪污罪,对于未携带的部分,如果已经使用并无力归还,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因此要注意不归还与无力归还的区别来定挪用公款罪。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如何认定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
    2023-06-30
    194人看过
  • 叔叔携带了公款逃跑了,携款逃跑最多判多少年?
    一、叔叔携带了公款逃跑了,携款逃跑最多判多少年?1、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3、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4、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
    2023-11-27
    328人看过
  • 银行储蓄员携200万潜逃20年被抓,职务侵占罪怎么判刑
    一、银行储蓄员携200万潜逃20年被抓2003年,银行储蓄员李伟费尽心机盗走保险柜近200万元现金后逃跑,潜逃这20年间李伟不仅从没离开北京,还交了女友,甚至买过三套房。今年1月,北京警方在海淀区将李伟抓获。日前,北京西城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监守自盗的李伟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罚金五万元。在案扣押的赃款200万发还被害单位某银行,余款150万予以没收。二、职务侵占罪怎么判刑职务侵占罪的判刑根据涉案数额进行量刑,如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
    2023-04-30
    236人看过
  • 携款潜逃违法吗
    犯罪目的
    携款潜逃是违法行为,具体情况不同,定义不同罪名。其中,“非法所得钱款”包括侵占其他个人或法人的财产、非法挪用的公款、所受贿赂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一、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公款罪有何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是经手、管理特定款物的工作人员。2.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目的是为了个人使用或者为他人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为了单位另行使用,如将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按第三百八十四条二款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3.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室复杂客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其次是侵犯了国家对公共财产的使用、处分权;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财产管理制度及国家对特定款物的管理权。4.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
    2023-06-25
    25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潜逃罪
    认定挪用公款罪可以依据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侵犯的客体为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一、挪用资金10万判刑多少挪用资金10万的判刑:一般判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
    2023-06-20
    92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原则
    构成贪污罪。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原本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挪用后还携带公款潜逃,表明其主观上不止有挪用的目的,并且转化成占有目的。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关于贪污罪以及最高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罪案件的解释,该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与该罪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据为己有目的,若有则属于贪污罪。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怎么判刑1、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3、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4、挪
    2023-06-30
    266人看过
  • 如何确认携带挪用公款后的逃跑行为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携带公款潜伏和逃跑的行为。从“携带”与“潜逃”的关系、“公款”的范围、正确理解“携带”的内涵这三个方面认定。1、“携带”与“潜逃”的关系。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后之分,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2、“公款”的范围。这里的公款不能仅仅理解为现金,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3、正确理解“携带”。此时的“携带”不能仅指随身带着,即不能简单理解为款物在行为人的身上,而应该作扩大解释,即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到此公款。实践中有的行为人在逃跑时将公款隐藏起来,或存放在他人处,或潜逃后将公款借给他人,均应认定其为“携带”。涉嫌挪用公款潜逃如何判刑?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构成贪污罪,其处罚为:数额
    2023-06-30
    499人看过
  • 合伙人携款潜逃了怎么办
    该合伙人携款潜逃,则可以职务侵占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该合伙人的法律责任,追回被侵占钱款或者向法院起诉该合伙人,起诉话应当在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需要准备起诉书、投资协议、工商注册资料等证据材料证据收集好之后,就报警处理,并将证据交给警方,这样我们从法律角度会占据一定优势。一、鉴定职务侵占罪的标准职务侵占罪属于刑事案件,是私营企业,发生较多的一种犯罪。公司员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侵占了单位的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会被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要看是否满足以下三大条件,一、必须是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二、必须有侵占的行为;三、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总结而言就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属于职务侵占。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职务侵占罪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面对巨大财务诱惑的时候,希望大
    2023-03-25
    113人看过
  • 挪用公款后潜逃还算贪污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说明其主观故意已经转化,即由暂时使用转变为永久占有,客观上使被挪用单位对挪用人和物都失了控制,这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故以贪污罪定罪处罚。一、构成挪用公款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二)在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以下三种行为之一的: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这里所说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其他人使用。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是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赌博、走私等等。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不要求数额较大,也不论挪用时间长短,原则上都可构成本罪。2、
    2023-06-25
    195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应该如何定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一、挪用公款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刑法第384条)(一)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进行非法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4)其他严重的情节。进行营利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挪用公款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
    2023-06-20
    37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具体来说,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也是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的标准形态。当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时... 更多>

    #犯罪既遂
    相关咨询
    • 2022年职工携带挪用公款潜逃能怎么认定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7
      挪用公款潜逃行为有两种认定情况。 1、贪污罪:公职人员或者受公职人员委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2、挪用公款罪: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两者都有挪用公款行为。
    • 携带挪用公款挪用的钱偷逃怎么处罚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09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 实践中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是什么意思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
      在实践中对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认定: 1、携带应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该公款; 2、公款不能仅仅理解为现金,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 3、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如何认定,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2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法律上的承担责任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7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