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利的地方就容易滋生私欲,贪污腐败案件中,大多是以权谋私,挪用公款据为己有,或者用于其他地方,甚至携款潜逃,此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利益,为此我国刑法制定相关条例进行严惩。对于携带挪用公款潜逃18年怎么判刑?这个问题,请看下文求解。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18年怎么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对于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定某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关键是要看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是否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挪用公款潜逃分为挪用公款后无法归还而畏罪潜逃和携带挪用公款潜逃两种情形。
根据行为人主观态度不同,挪用公款后无法归还而畏罪潜逃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观上打算归还但客观上无能力归还,同时担心被追究罪责而潜逃,这种情形如果要构成犯罪也只能是挪用公款罪;另一种是主观上就不打算归还干脆一走了之,既不用归还公款又可逃避司法追究而潜逃,这种情形下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由于潜逃行为而转化为贪污行为,即要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其次,贪污罪的既遂标志是非法占有的财物脱离单位管理而由行为人实际控制。挪用公款潜逃构成贪污罪的既遂标志是潜逃行为开始时,贪污行为已经实际完成,贪污罪已经成立。贪污犯罪既遂后的挽救纠错行为无法阻止贪污犯罪已经形成的不可逆转的状态,仅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一种悔罪的表现而已。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应该受到何种惩罚
160人看过
-
挪用后携带公款潜逃是不是转为贪污
174人看过
-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如何去定罪处罚
480人看过
-
携带公款潜逃行为的法律适用
492人看过
-
公款挪用后职工潜逃怎么判定?
247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可以逃离法院判刑吗
191人看过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具体来说,犯罪既遂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也是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的标准形态。当犯罪行为具备了刑法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时... 更多>
-
2022年职工携带挪用公款潜逃能怎么认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7挪用公款潜逃行为有两种认定情况。 1、贪污罪:公职人员或者受公职人员委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2、挪用公款罪: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两者都有挪用公款行为。
-
-
实践中如何认定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是什么意思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在实践中对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认定: 1、携带应理解为行为人能够实际控制该公款; 2、公款不能仅仅理解为现金,还包括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金银首饰等; 3、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如何认定,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2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
-
携带挪用公款潜逃法律上的承担责任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7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所谓潜逃是指行为人发觉犯罪事实将要暴露或者已经暴露,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潜伏和逃跑的行为。携带与潜逃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没有携带认定潜逃则没有意义;携带贯穿于潜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认定贪污就没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