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及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21:24:59 494 人看过

摘要: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做了实质性的修改,它比旧刑法中的要求更宽。在实践中,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认定。根据旧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规定,过失和间接故意都可以是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而新刑法所规定的防卫过当在主观方面只能是间接故意。关键词:正当防卫限度防卫过当主观方面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修改。防卫行为包括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两种情况,其中前者指符合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防卫行为,后者指不符合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防卫行为。正确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对于处理好正当防卫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认定旧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我国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至于如何理解必要限度,刑法理论中曾有基本相适应说、需要说、必需说、适当说几种观点[1],其中适当说是刑法理论中的通说。这种观点认为,“必要限度”的确定,应当以防卫行为是否能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标准,同时考虑所防卫的利益的性质和可能遭受损害的程度,要同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性质、程度大体相适应。因此,应当结合危害的性质、手段、紧迫程度,以及防卫者自卫能力的大小及与侵害者人数的数量对比等,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能用较缓和的手段制止不法侵害的,不允许采用激烈的防卫手段,能造成较小损害结果即可达到防卫目的的,就不应给不法侵害人造成较重的损害结果。但是,对防卫人的限制又不宜过严,特别是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时,更加应该慎重[2]。新刑法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修改是实质性修改,因此而使新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要求远比旧刑法中的要求宽,许多按照旧刑法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的行为根据新刑法的规定都可以成立正当防卫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确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应充分考虑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目的。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就是为了鼓励公民敢于、勇于利用该制度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防卫人要求过严,防卫行为动辄成为防卫过当,防卫人要对此承担刑事责任,那以后还有谁敢于行使正当防卫权呢?特别是,有谁还愿意为保护国家、社会的利益或保护他人的权利而实施正当防卫呢?因此,对防卫人不能限制过严。但是,如果行使防卫权时没有任何限度上的要求,又往往会使公民进行防卫时故意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导致私刑的泛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对防卫行为又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要求。其次,应充分考虑实施正当防卫时的客观情况和环境。因不法侵害都具有紧迫性,防卫人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准确认识不法侵害的方式、程度、强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的大小,也没有余暇去充分地、准确地选择防卫行为的手段、程度、强度、将要造成的损害大小等。特别是在较为弱小的被害人本人突然面临不法侵害,被害人在碎不及防的情况下实施防卫行为时,更是如此。要求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基本相适应,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公民的防卫权,这无异于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鼓励。但是,只要防卫人的精神和智力发育正常,他对以上因素却可以有一个大致正确的认识,如防卫人不应把小偷小摸的盗窃行为认定为重大盗窃行为,不应把拳打脚踢的殴打行为认定为杀人行为,不应把一般的敲诈行为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抢劫行为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06: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防卫过当相关文章
  •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
    防卫限度实际上就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一、对方喝醉酒打我我们还手属于正当防卫吗被打还手能否属于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当时的情况不是很严重,而当事人的防卫又明显的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那就是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死亡会被判刑吗正当防卫行为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第二:是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正当防卫;第三: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如果这个正当防卫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导致了不法侵害人死亡,可能会认定为意外事件,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
    2023-04-06
    102人看过
  • 浅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第一章绪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不具备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类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统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被称为阻却违法性的事由。正当防卫是这类行为中的一种,它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它是正义不必屈服与非正义这一古典法思想在刑事领域中的逻辑展开和经典演绎。它的含义是指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侵害所可能带来的侵害。它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它也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正义与邪恶的集中体现。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极大的提高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且有利于树立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但由于某些方面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
    2023-05-31
    368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失或者是故意。1、疏忽大意的过失“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它是在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目的的合法性和防卫行为有益于社会性不可能与犯罪故意的罪过共存于防卫人的主观心理中,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可能是过失。同时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结果已预见其合法性,而没有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由疏忽的过失而构成。2、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排除了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由于情况紧急,“必要限度的超过只能是行为人的过失,即行为人在正当防卫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出现超过必要限度。”3、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防卫过当时,防卫人虽然是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
    2023-02-14
    390人看过
  •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及过失或者是故意。1、疏忽大意的过失“防卫过当是以正当防卫为前提的它是在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目的的合法性和防卫行为有益于社会性不可能与犯罪故意的罪过共存于防卫人的主观心理中,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可能是过失。同时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结果已预见其合法性,而没有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由疏忽的过失而构成。2、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是故意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排除了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由于情况紧急,“必要限度的超过只能是行为人的过失,即行为人在正当防卫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出现超过必要限度。”3、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防卫过当时,防卫人虽然是故意实施防卫行为,却是出于防卫意图,是为了制
    2023-03-05
    434人看过
  •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
    有下列形式:1.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即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2.过于自信过失。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3.疏忽大意过失。【法律依据】《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一、防卫过当具有什么特征1.必须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是指为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
    2023-02-17
    323人看过
  •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有几种
    有下列形式:1.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即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2.过于自信过失。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3.疏忽大意过失。【法律依据】《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一、防卫过当具有什么特征1.必须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是指为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
    2023-03-16
    6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防卫过当,即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范围,因而要负刑事责任的情况。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要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更多>

    #防卫过当
    相关咨询
    •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7
      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02
      防卫限度实际上就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度的界限
      湖南在线咨询 2021-03-09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其实是个防卫强度的问题。 是否有防卫必要,需要多大的防卫强度,是否超出了必要限度,法律也是有考量的,所以刑法中规定对防卫过当既要求“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还要求造成“重大损害”,并且处罚也规定必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制度就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自卫行为,没有超过合理限度的就是正当防卫,由此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主要是人身伤害的,不负
    •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26
      一、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哪些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有: 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 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 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
    •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25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怎样的 有下列形式: 1.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即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 2.过于自信过失。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 3.疏忽大意过失。 【法律依据】 《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