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规定了哪些内容?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06 00:40:20 414 人看过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进行探望、联系、会面和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我国《民法典》已明确规定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视权制度,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探视权制度有助于弥合因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但很多当事人也多次向我诉说她们无法行使探视权的苦恼,向我询问行使探视权的法律手段。

探视权,也称为探望权或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进行探望、联系、会面和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规定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视权制度,该规定保证了非抚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有利于弥合因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进步,但由于探望权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算长,在理论上对探视权性质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因此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很多当事人也多次向我诉说她们无法行使探视权的苦恼,向我询问行使探视权的法律手段,在此撰文一并作答,

探 视 权 法 律 问 题 : 如 何 解 决 无 法 行 使 探 视 权 ?

探视权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探视、照顾的权利。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时间安排、距离、经济能力等,有时会出现无法行使探视权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法律提供了以下规定和解决途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居住地、财产状况、实际生活需要等实际情况,依法批准其进行非近距离的探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因情况紧急需要进行快速探视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快速探视,但应当事先通知被探视人的监护人。

如果无法行使探视权,可以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向相关机构申请或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加强沟通、理解和支持来解决探视权问题,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探视权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进行探望、联系、会面和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我国民法典已明确规定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视权制度,但该规定并未解决实践中因时间安排、距离、经济能力等问题导致无法行使探视权的问题。因此,家长可以向相关机构申请或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处理,以解决探视权问题,为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加强沟通、理解和支持来解决探视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

探视权的规定对离异子女享有完整的父母之爱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也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那些在离婚大战中结下怨恨的离异夫妻,往往不会自觉自愿地履行判决,但审判人员不可能也没有精力每星期或每个月陪同探望权人前去探望。对于子女本人不愿见探望权人的情况,法院也无可奈何,强制探望是与立法宗旨相悖的。故笔者认为,法律是神圣的,但不是万能的,只有当事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自身素质达到一定高度时,离异的夫妻才有可能在相互理解、保护孩子的前提下切实地、正常地行使探视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4日 02: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探视权相关文章
  • 探视权的内容
    探视权
    1、探视的时间时间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一般探视到子女成年时。子女成年以后就可以自己决定了。2、探视的方式包括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探望性探视时间短,方式灵活;逗留式探视,一般时间较长,可在约定或判令的探视时间内,由探视人领走并按时送回被探视子女。探视的方式可以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尽量弥补因为父母离婚而缺失的父爱或者母爱。3、探视权的中止当父母探视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并作出相应的裁定;中止的事由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视的权利。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未成年子女、
    2023-04-25
    234人看过
  • 离婚后探视权包括哪些内容
    探望的内容既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短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包括交往,如互通书信、互通电话、赠送礼物、交换照片等。概括起来探望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探望性探视,二是逗留性探视。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时间,探望子女的权利。探视权属于身份权的范畴,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的一种身份权。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2款规定:“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
    2023-06-25
    184人看过
  • 法律规定探视权有怎样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面通知其恢复探望。第六十七条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
    2023-03-21
    267人看过
  • 探视权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离婚后探视权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离婚后探视权法律是按如下规定的: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夫妻可以自行协商探视的具体方法以及时间等事宜;如果无法协商,则可以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判决。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从法理上看,是基于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只要身份关系存在,探望权就应该是非直接抚养一方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
    2023-07-05
    401人看过
  • 探视权有哪些规定?
    1.子女探望权中关于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时间和地点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一般探望到子女成年。子女成年后,自己可以决定探望的时间和地点。2.子女探望权中关于探望方式的规定目前子女探望权实现的方式中,一种是时间短、比较灵活的探望性探视;一种是逗留式的,一般时间较长,时间和地点都可以由父母约定或法院判决来规定。3.子女探望权中关于探望中止的规定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在实施子女探望权过程当中,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比如探望权人(不带孩子的一方)有吸毒、赌博、酗酒、家庭暴力等恶习,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或这是利用探望机会让自己的孩子藏匿起来,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中止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子女探望权。总之,对孩子探视权有异议的,应该积极准备相关的材料,如相关的离婚证,相应的合同,手续等等。做好诉讼准备,建议咨询相关的律师,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法律上的援助,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维护好
    2023-06-17
    490人看过
  • 探视权有哪些规定?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具有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交流的渴望。通过探视权的行使,子女与探视的父亲或母亲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获得平时单亲抚养下所缺少的另一方的关爱,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使前去探视的一方增加与不由其直接抚养的子女之间的感情,形成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心,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就是探望权。1、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2、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
    2023-03-13
    136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探视权
    词条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者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更多>

    #探视权
    相关咨询
    • 探视权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6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丧失抚养权的一方对孩子的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在离婚纠纷中,离婚探视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问题J建议找律师帮忙。
    • 离婚探视权的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4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探望子女的权利。该权利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
    • 探视权,包括哪些内容?
      广西在线咨询 2021-09-08
      《》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探视权有哪些明文的探视权规定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17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 小孩探视权怎么样探视权的内容有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3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