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犯属于故意犯罪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1 16:52:27 269 人看过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是从犯罪分子主观意志进行划分的,而不作为的犯罪是不是故意犯罪,不能一概而论,要结果具体案情才能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一、过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三)应当注意的是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5月30日 07: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不作为犯罪是否存在故意?
    不一定,因为故意和过失犯罪主要是从主观过错的角度分类,作为和不作为主要是从犯罪人本身的行为的主动与否进行分类。两者是可能存在交叉,既可能是故意犯罪也可能是过失犯罪。首先,要知道什么事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指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其次,其分类包括以下三种:1、纯正不作为犯(真正不作为犯)纯正不作为犯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它是以不履行特定义务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说,在我国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行为但凡符合法律明文规定的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都可根据法律的规定定罪量刑,因此,纯正不作为犯罪的成立必须以构成要件齐备为前提。例如,遗弃罪,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等。所谓“纯正”指的是该类犯罪只能由不作为行为构成,而不能由作为行为构成。同时,在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犯罪构成中,对法定义务的违反,是该类犯罪成立的前
    2023-06-25
    407人看过
  • 故意教唆他人实施过失犯罪属于犯罪行为吗?
    属于犯罪行为的,共犯的处罚根据,在于共犯通过正犯者间接地侵害了法益,即处罚共犯者,是因为其诱使、促成了正犯实施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法益侵害行为。共犯的违法性由来于共犯行为自身的违法性和正犯行为的违法性。(1)甲唆使乙杀害自己的,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甲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2)乙按照被害人甲的请求对甲实施重伤行为,乙成立犯罪,甲的教唆行为无罪。(3)甲唆使乙实施自伤行为的,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甲的唆使行为也不成立犯罪。(4)犯罪人甲教唆乙窝藏自己的,不成立犯罪。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的决意,进而使其基于此决意实行犯罪的情况。一、教唆犯怎么认定?1、对教唆犯,应当依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定教唆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对被教唆的罪产生误解,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责任。2、当刑法分则条文将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独立
    2023-03-24
    191人看过
  • 出狱后五年内故意犯罪属于累犯吗
    出狱后五年内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一定是累犯,但如果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类的犯罪分子则没有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限定,只要构成此罪就成立累犯。一、对累犯是如何认定的累犯有两种认定,一种是普通累犯,一种是特别累犯。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后,五年内再犯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是累犯,应从重处罚;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随时犯上述任何一类犯罪的,以累犯论处。二、累犯和累犯是什么意思?一般累犯是指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而特别累犯是指:犯罪分子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三、累犯累犯应该怎么处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
    2023-03-14
    340人看过
  • 有哪些犯罪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是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是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如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危害性。
    2023-06-03
    393人看过
  • 故意侵占遗失物属于犯罪吗
    拿走暂时遗忘物不算盗窃,但如果财物价值较大(立案标准司法解释为1万元,有的地方规定立案标准为5000元),经催要拒不交还的的,涉嫌侵占罪。一、侵占罪立案的标准都是什么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以下四点:1、被告人明知财物属于他人,仍将财物据为己有;2、他人财物指他人遗忘的财物、他人埋藏的财物或者他人委托被告人保管的财物;3、被告人侵占的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4、被告人拒不将财物归还他人。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司法解释立案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侵占财物价值2000元,不能定罪处罚。二、捡到东西不还,超过多少钱算犯罪捡到东西不还数额较大涉嫌侵占罪,侵占数额2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也就是说捡到东西的价值达到两万元的,拒不归还的,则构成犯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2023-06-22
    389人看过
  • 关于不作为犯罪问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问题:不作为犯罪:亦称犯罪的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要求必须履行而没有履行义务的行为。法律之所以惩罚不作为犯罪,是因为不作为引起的犯罪,它的结果相当于作为的效果,刑法理论上称为等置性。也有学者称为等价性,即在否定刑评价上是相同的。二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1、不作为犯罪是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不是道德义务)的义务(作为义务)。一般说来,作为义务的来源有以下几种: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例如公民的纳税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军人战时服从命令的义务、执勤消防队员有灭火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合同行为引起的义务,如受委托看管他人的孩子)关于因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如对自己照看的精神病人就有防止他侵害别人的责任或者义务;对于在街头捡拾的婴儿来说,捡拾人实际上应该承担照料的义务。因此,随便捡来是可以的,但是随便扔出去
    2023-02-12
    478人看过
  • 故意破坏电信架杆属于犯罪吗
    故意破坏电信架杆的,属于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故意毁坏财产罪或者寻衅滋事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一、故意毁坏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寻衅滋事罪是刑法的流氓罪中分离出来的四个单独罪名之一。刑法第293条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行
    2023-03-12
    460人看过
  • 纠集就属于共同犯罪的故意吗
    是的。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可分述如下:实行故意共同犯罪中的实行故意,是指实行犯对其犯罪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状态。如果共同犯罪中只有一个实行犯,那么,除了这个实行犯明知是在和其他共同犯罪人,例如教唆犯、帮助犯一起实施犯罪以外,其对犯罪结果的故意心理状态无异于单独犯罪的故意。而在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情况下,各实行犯之间在主观上具有犯意的联系,并自觉地协调相互的实行行为,以便达到共同犯罪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共同犯罪中的实行故意不同于单独犯罪的故意。对此,我们在认定共同犯罪的时候必须加以注意。组织故意组织故意,是指组织犯的犯罪故意。组织犯是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以他为首建立犯罪组织,制定犯罪计划,领导、策划、指挥实施犯罪。因此,组织犯对于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预谋以内的全部犯罪活动,都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教唆故意教唆故意,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这是教唆犯的主观
    2023-06-03
    79人看过
  • 债务人恶意逃债行为属于犯罪吗?
    一、债务人恶意逃债行为属于犯罪吗?债务人恶意逃债行为有可能属于犯罪,有可能会构成诈骗罪,或者是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1、债务人恶意逃债犯法《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2、常见恶意逃债的行为(1)采取虚假财务资料或财务资料不完整恶意逃债。往往采取公款私存、公物私名;财产混同,业务混同;不建账本,或者建立假账的方式恶意逃债。(2)采取恶意转移资产的手段,达到恶意逃债的目的。公司通过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虚构合同之债或担保之债,或者将企业财产设置抵押时高值低评全额抵押,转移财产;隐匿、私分财产;非正常压价、低价出售产品;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或是放弃自己的债权;采用承包、租赁的办法,名租实并;以收购原公司资产的名义逃废债务,名购占,实为釜
    2023-06-16
    353人看过
  •  故意犯罪是否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主观认定只适用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被视为一种故意犯罪。这种罪行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目前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主观认定只适用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 骗 罪 主 观 方 面 是 故 意 吗 ?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伪证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且必须是明知自己做的是虚假陈述,对案件有一定的了解的人。因此,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在主观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伪证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在主观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伪证罪的主观
    2023-10-04
    487人看过
  • 如何认定属于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
    2023-05-01
    253人看过
  • 故意砸坏别人东西属于犯罪吗
    看东西的具体价值。一般都是5000元以上才追究行驶责任。但各省略有不同,具体查询当地标准。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6条第1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2023-06-14
    488人看过
  • 轻微伤和故意伤害属于犯罪吗?
    行为人故意伤害导致他人轻微伤的,一般不构成犯罪。因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要导致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但不构成犯罪仍可能会被处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轻微伤和故意伤害可以判多少年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手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但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
    2023-08-01
    345人看过
  • 故意伤害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吗
    这个是包括了故意伤害的行为的。根据《刑法分则》第二章以及《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四十七个罪名。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十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十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三、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五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四、以枪支、弹药、爆炸
    2023-06-03
    4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不作为犯罪有犯罪间接故意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6
      间接故意不一定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作为犯罪可以是直接故意犯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还可以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命令规范,即“应为而不为”,它是与作为犯罪相对的概念,而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没有直接关联。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
    • 刑法中哪些犯罪罪不属于不作为犯?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7
      纯正不作为犯是刑法规定只能由不作为的形式实现的犯罪,这种情形叫做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我国刑法规定的遗弃罪即属此类。纯正不作为:刑法罪名分类方式,又名真正不作为犯,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相对的,只能以不作为的行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含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而非纯正不作为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非纯正不作为犯是不作为犯分类中对于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 警察不出警属于不作为犯罪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0
      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本案中:“警察下班后”即是在“非工作时间”;那是否是“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
    • 起诉到法院认定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对于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甲为逃避检查放任检查员的生死于不顾,成立间接故意,成立故意犯罪。
    • 为什么犯罪中属于间接故意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3
      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你好、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听之任之,任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