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婴儿食品安全负责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7:10:47 232 人看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中国代表处代表伍德琛先生说:随着每年越来越多的婴儿奶粉进入市场销售,中国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已从1998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64%。这严重影响了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将母乳喂养率提高至85%的目标。

母乳不仅包括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还含有帮助身体组织发育的生长因子和抵抗感染的抗体。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所谓高科技产品能够完全替代它。然而,一些生产婴儿食品的公司,正在以与国际相关规则相悖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推销着他们各自的母乳替代产品,打擦边球,甚至公然违规。有这类违规行为的既有国际公司,也有中国公司。

近日,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婴儿食品行动联盟(IBFAN)联合公开了一项检测结果,中国婴儿食品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年初的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其实只是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世界卫生大会于1981年通过了《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敦促各国政府予以采纳并建立相关立法,以确保婴儿奶粉的销售和发放不扰乱对母乳喂养的保护、支持和促进。为响应这一号召,中国6部委共同制定了中国的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并于1995年开始生效。

但是,此次对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厦门和广州6大城市的25家商店、51位母亲、18家医院(其中14家是爱婴医院)、1家医学专业杂志、1家大众杂志、6家电视台所做的监测,却异常清晰地表明:这一守则并未得到完全执行,使用婴儿奶粉的趋势正在与日攀升。相关的其他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促销手段多种多样

由于母乳代用品不同于普通的产品,因此,《守则》的第5条第1款明确规定:对于母乳代用品和类似产品,不得向普通群众做广告宣传。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婴儿配方食品和辅助食品广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上和路牌上,这些广告精心选择话题,利用音像等手段将婴儿食品理想化。

在《守则》第5条第3款中规定:不得在销售点进行样品赠送,或其他推销行为,包括特别展览、折扣赠券和奖金、特价出售和搭配出售。监测中发现的事实却是,在调查的18家商店中,10家商店内发现生产商代表推销产品,获赠儿童自行车。这些都与《守则》中的规定严重相悖。

◇医院助厂家一臂之力

《守则》第5条第2、4、5款分别规定:生产单位和销售者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向孕妇、母亲或其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产品样品、赠送宣传采用母乳代用品或瓶饲的物品或用具;销售人员不得以其业务身份寻求同孕妇或同婴幼儿母亲保持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女士透露,根据母亲访谈结果,6名母亲回忆曾接受过共计7种免费样品,其中5种在医院得到;8名母亲回忆生产商代表曾与她们接触;还有3人表示生产商代表曾直接打电话到她们家中。而这些母亲的个人资料以及家庭电话,只是透露给医院方,而非生产商。因此,医院成了生产商联系母亲的重要环节。

此外,《守则》第6条第2款中这样写到:不得应用卫生保健系统的任何单位推销婴儿配方食品。而在一家医院的门诊,竟赫然摆放着婴儿食品展示柜,里面陈列了多种品牌的奶粉和辅助食品的样品。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给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带来了原本不应受到的不良影响。

◇标签回避母乳喂养

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商和销售者应对其产品的正确使用提供必要的说明,而不至于对母乳喂养造成影响,这是此种产品标签设计的目的。

因此,《守则》第9条规定:应保证在每个容器上或在不易脱落的标签上应用相应的语言,印制上清楚、醒目、易读、易懂的文字说明。如不符合要求,但可经过改制以符合要求的,则应附上告诫的标签。

在对13家生产商的14种产品标签进行的监测中,每种都存在违规现象。集中表现在:遗漏母乳喂养是最佳喂养方式的说明;遗漏对不正确配制奶粉导致的健康危害的警告;遗漏产品只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说明;使用婴儿照片、图片或其他图案;使用美化婴儿配方奶粉的照片、图片等。

此外,《守则》中还规定,标签中必须说明有关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人工喂养的危害的内容。而生产商则采取缓和的语气和替换概念的方法,貌似遵守《守则》,实则违背。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违规现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营养处法律官员大卫·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管理办法尚存在很多弱点和模糊不清的地方;中国实施管理办法的部门责任不清;缺乏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缺乏对条例的理解和解释条例的相关专业人员。

事实上,除此之外,我们还缺乏的是,严格遵守和坚决执行的问责和惩处机制。事后,我们真正应该问责的是谁?到底应如何处罚?当然,我们最好能在事前就避免一系列悲剧或违规事件的发生。

戴耀华女士说:在巴西、越南、老挝、孟加拉、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婴儿食品的厂商就不敢这么做,因为他们政府在这方面管理得非常严格。但在我国,厂商就敢。为什么?

对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营养处法律官员大卫·克拉克认为,中国应加强各级部门对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支持,明确实施执行守则的责任制,此外,还需要一个有各相关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参与的协调机制,监督指导管理办法的实施和执行,且不受任何商业影响。而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则建议,应将爱婴医院的复评估和《守则》的监测结合起来,加强卫生机构的管理,确保在医院里没有代乳品的销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5: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婴儿食品安全相关文章
  • 如何确保婴儿食品安全
    婴儿食品安全
    面对商场超市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孩子们往往会禁不住诱惑。但专家提醒,儿童食品中过量添加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会对儿童的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造成危害。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医师宋广林说,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防腐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只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它对人体便是无害的。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合标准,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目前不少小食品加工厂和黑加工点为使小食品达到香、酥、脆等特殊效果,常常用人工合成添加剂代替天然添加剂,或超量添加。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极容易对小食品中的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北医三院营养科李百花主任告诉记者,吃食品添加剂过量的小食品属于慢性中毒,许多家长意识不到食品添加剂过量带来的严重性。孩子们吃了这种小零食当时没什
    2023-06-06
    386人看过
  • 如何保证婴幼儿食品安全?
    婴幼儿食品市场近年来频频涉险,从安徽大头婴事件到亨氏米粉转基因问题,婴幼儿食品的安全话题已成为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有关专家认为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政府、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除了国家法律及制度的规范,还应加强消费引导和随机抽检的力度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专家:完善监管防患未然据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婴幼儿食品安全将成为其中重中之重的部分。有关专家认为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政府、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婴幼儿食品的随机抽查力度,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即曝光处理,发挥震慑作用;其次,企业自身在奶源、加工过程、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控,确保给婴儿提供优质的牛奶或奶粉;而婴幼儿的父母等婴幼儿食品的消费者,应对牛奶、奶粉等婴幼儿主要食品有清晰的认识,为
    2023-06-06
    397人看过
  • 婴儿食品安全法律有哪些
    一、婴儿食品安全法律有哪些《食品安全法》第十八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第十九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第二十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第二十一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
    2023-06-06
    305人看过
  • 婴儿食品安全标准是什么
    一、婴儿食品安全标准1、食品中不能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各种污染物质及重金属、农药及兽药残留以及其他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2、在添加剂、防腐剂等的种类上和剂量上,食品中不能含有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和剂量;此外,工业用料严禁用于食品生产。3、婴幼儿食品要符合营养成分的要求。4、婴幼儿食品要符合生产经营的卫生要求和质量要求。5、婴幼儿食品要有完善的食品检验方法以及规章流程。二、婴儿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第十八条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第十九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第二十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2023-06-06
    217人看过
  • 如何使婴儿吃上安全食品
    每个新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既健康又强壮,那么学一点营养学知识吧。给宝宝提供哪些食品比较可口又富有营养?如何选购或制作?这些问题新妈妈都会特别关注吧。自制婴儿食品:如果你能亲手为宝宝制作食品的话,安全性自然有了保障,因为你可以自己掌握制作方法和配料,尽可能选用新鲜的富含有机物质的食物,而且价钱便宜,经济又实惠。当然你需要准备一台研磨机,一台绞碎机。你可以一次煮较多食物,按照孩子的需要制成泥状,如果需要的话,可用水或牛奶把食物调稀,将食物装入冰块冷冻在盘内,然后放入冷藏袋里保存备用。一周岁以内的孩子的食物不宜加佐料。选购市面上销售的婴儿食品:瓶装、罐装或包装的婴儿食品对你也有用处,尤其是你不在家或匆忙时。购买时请仔细阅读包装上的说明文字,注意要购买纯水果或纯蔬菜制作的,以确保你的宝宝在吃到充足而又营养丰富的食品的同时,不过多地摄入精制淀粉。如果你要贮存一些市售的食品,请不要买那些标明有糖、盐的
    2023-06-06
    211人看过
  •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找谁负责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消费者可以找谁承担赔偿责任?食品生产厂家,销售商,以及检验人员都有责任。向工商部门进行举报,然后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赔付。以下是具体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一)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有效处置,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二)对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多环节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未及时组织整治,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三)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四)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连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第一百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23-05-01
    271人看过
换一批
#食品安全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婴儿食品安全是指为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确保其在食用过程中不受到任何潜在危害的食品质量保障。 这包括从食材的采购、生产、加工到最终产品的配方和包装等方面,需符合国家和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婴儿食品的生产过程需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其中的营养成... 更多>

    #婴儿食品安全
    相关咨询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都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1
      产品在即食状态下每100mL所含的能量应在250kJ(60kcal)~295kJ(70kcal范围。能量的计算按每100mL产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乘以能量系数17kJ/g、37kJ/g、17kJ/g(膳食纤维的能量系数。
    • 谁能举报食品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5-24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
    • 过期食品谁负责?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5
      商品谁销售谁负责,在商品交易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谁销售谁负责。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
    • 食品安全由哪个部门负责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1-30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国境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 婴儿不满一岁离婚应该由谁来负责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9
      1、宝宝不满一岁的,离婚孩子一般归母亲,因为《民法典》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优先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首先由父母协议抚养,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