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婚姻家庭
收养
收养关系
收养关系是父母子女的关系除了基于血缘关系发生外,可以基于法律行为即收养而发生的关系。收养,是指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抚养,使原来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们产生了法律拟制的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更多>

收养关系

  •  能否制定子女抚养协议?
    根据《公证法》第十一条,公证机构可以办理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因此,公证机构可以办理上述事项的公证。根据《公证法》第十一条,公证机构可以办理以下公证事项:(一)合同;(二)继承;(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四)财产分割;(五)招标投标、拍卖;(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八)公司章程;(九)保全证据;(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 法 律 】 能 公 证 子 女 抚 养 协 议 吗公证处是依法确认民事、商事法律行为真实、合法的证明机构。公证员经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正确、准确、公正的公证程序和方法。因此,公证处有能力公证子女抚养协议
    2023-09-04
    461人看过
  •  父母能否与成年子女断绝联系?
    我国目前没有关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虽然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子女关系在情感上可以断绝,但在法律上这种天然血缘关系是不可以解除的。只有在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养父母和养子女才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由于自然血亲关系在法律上无法解除,我国目前没有关于断绝父母子女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基于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子女关系在情感上可以断绝,但在法律上这种天然血缘关系是不可以解除的。法律上可以解除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父 母 与 成 年 子 女 的 关 系 可 以 解 除 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规定,父母与成年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对子女的管教限制而解除。因此,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无法解除。虽然血亲关系在情感上可以断绝,但在法律上,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是无法解除的。尽管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规定了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但是父母与成年子女间的关系却无法解除。因此,在法律上,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无法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第
    2023-09-04
    83人看过
  •  欠债诉讼撤诉后何时可再起诉?
    只要诉讼时效没有到期,双方当事人就可以提起诉讼。但撤诉后,原告不能再起诉,需关注诉讼时效。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部分情形下撤诉后一段时间内不可起诉。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诉讼时效规定,避免因撤诉导致失去胜诉权。只要诉讼时效没有到期,双方当事人就可以提起诉讼。撤诉之后,原告还是可以再次起诉的,但是要关注诉讼时效,以免因撤诉导致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了胜诉权。根据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仅对部分情形规定了撤诉后一段时间内不可起诉。 欠 钱 诉 讼 时 效 多 久 可 以 再 起 诉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欠钱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如果债权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则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另外,《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也会消灭。因此,在欠钱诉讼时效到期之前,债权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如果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就无法再向法院起诉。结语:在诉讼时效到期之前,债权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如果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就无法再向法院起诉。因此,在欠钱诉讼时效到期之前,债权人应关注诉讼时效,以免因撤诉导致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了胜诉权。《中华
    2023-09-04
    96人看过
  •  能否对合同进行公证?如何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公证的事项包括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以及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此外,公司章程和保全证据也可以进行公证。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公证的事项包括: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以及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此外,公司章程和保全证据也可以进行公证。 合 同 公 证 要 注 意 哪 些 事 项 ?合同公证是指在合同签订后,由公证处对合同文本进行公证,以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了确保合同公证的质量和合法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合同公证应确保合同中所载内容真实、合法,不存在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内容。2. 合同签订双方的姓名和住所:合同公证应确保合同签订双方的姓名和住所真实、准确,以避免合同纠纷。3. 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公证应确保合同签订日期真实、准确,以避免因日期问题产生的纠纷。4. 合同金额:合同公证应确保合同金额真实、准确,以避免因金额问题产生的纠纷。5. 合同条款:合同公证应确保合同条款真实、合法,不存在任何违
    2023-09-04
    415人看过
  •  离婚后再次起诉离婚需要多长时间?
    这段内容讲述了离婚案件中原告撤诉后再次提起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可以被撤回的情况。原告撤诉后需等待6个月后才能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有新理由或新情况时可以随时提起诉讼。然而,有两种情况不能撤回:一是已通过调查发现一审判决存在问题,二是若发现双方串通危及国家利益或他人权益。当事人符合这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可以在宣判前向法院申请撤诉。建议在申请前深思熟虑。在离婚案件中,一旦原告选择撤诉,通常需要等待6个月后,才能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撤诉后6个月之内,有新理由或者新情况的,可以随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在一般情况下原告撤诉了之后,需要在起诉的话至少要等6个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可以被撤回的,但是有以下两种情况是不能撤回的:1、已经通过一些调查,发现一审判决确实是存在问题的,有可能是对事实的判定与真实情况不符,也有可能是在法律法规的应用上有误区,这种情况下都是不允许判定的。2、如果发现了双方当时人相互之间串通,从而危及到国家的利益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肯定也是不能撤回的。撤诉的这个行为实在法院在接收到相关资料之后,但是还没有宣布之前,申请上述的当事人要求把这个案子撤回的行为,在进行宣判前是可以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进行申请的。虽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撤回的,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在申请上诉的时候要想
    2023-09-03
    251人看过
  •  第一次离婚后多久可以再次起诉?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离婚诉讼的相关规定。第一次离婚诉讼后需等待六个月,方可再次提起诉讼。若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应在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而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则适用普通程序的六个月之内审结。对于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再次起诉的案件,将不予受理。第一次离婚诉讼后,需等待六个月,方可再次提起诉讼。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应当在判决不准离婚六个月之后再次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适用普通程序的六个月之内审结。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六 个 月 内 可 以 再 次 起 诉 吗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因此,在六个月内,当事人可以再次起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六个月内再次起诉时,需要提供新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此外,如果在上一次诉讼中,当事人未能充分陈述事实或提供证据,再次起诉时,人民法院可能会对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和依据进行审查。在六个月内再次起诉时,当事人应
    2023-09-03
    98人看过
  •  一审判决离婚后多长时间可再诉?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离婚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起诉时间限制以及原告在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后6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诉讼的限制条件。同时,如果出现了说明感情确已破裂的新情况、新理由,或发生了其他变化,也可在6个月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后确属新情况、新理由的,应当依法受理。被告可以在六个月后的任何时间提起诉讼,而原告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再次起诉。另外,原告在判决不准离婚或者调解和好后6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诉讼,其限制条件是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如果出现了说明感情确已破裂的新情况、新理由,或发生了其他变化,也可在6个月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后确属新情况、新理由的,应当依法受理。 离 婚 诉 讼 期 限 是 多 久 ?离婚诉讼期限是多久?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条规定,离婚诉讼期限为三十日。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因此,离婚诉讼期限为三十日。被告和原告在离婚诉讼中有不同的诉讼期限限制。被告可以在六个月后的任何时间提起诉讼,而原告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再次起诉。原告在判决不准离婚或者调解和好后6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诉讼,其限制条件是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如果出现了说明感情确已破裂的新情况、新理由,或发生了其他变化,也可在6个月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后确属新情况、新理由的,应当
    2023-09-02
    146人看过
  •  遭遇法院不予受理,如何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对民事案件进行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对民事案件进行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 诉 维 权 新 途 径 : 了 解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事 诉 讼 法 》 最 新 规 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或服务,而这些平台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维权方式中,消费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结果并不总是令消费者满意。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些新的途径和机制。根据最新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1
    2023-09-02
    65人看过
  •  离婚六个月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离婚有多种方式,其中包括诉讼离婚。若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或者调解和好,则需要等待六个月后方可进行第二次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是从当事人收到法院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后过15日,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的情况下,判决书生效,然后再过六个月。一般情况下,在法院第二次起诉离婚,确切的第二次起诉离婚时间以法院电脑系统记录的生效时间再过六个月计算。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离婚有多种方式,其中包括诉讼离婚。若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或者调解和好,则需要等待六个月后方可进行第二次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是从当事人收到法院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判决书后过15日,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的情况下,判决书生效,然后再过六个月。一般情况下,在法院第二次起诉离婚,确切的第二次起诉离婚时间以法院电脑系统记录的生效时间再过六个月计算。 离 婚 后 六 个 月 内 能 再 离 婚 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由此可知,在离婚后六个月内,双方无法再次离婚。然而,如果在这六个月内,双方符合法定离婚的条件,例如重婚、实施家庭暴力等
    2023-09-02
    452人看过
  •  "二审是否已经完成?是否可以进行申诉?"
    该条规定了当事人提出申诉的途径,包括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和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有资格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如果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同时也能促进司法的完善和进步。如果在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决,当事人仍然有资格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当事人如果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果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都是公民,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 事 人 认 为 已 经 发 生 法 律 效 力 的 判 决 有 误 , 如 何 申 请 再 审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的认为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可以申请再审。当事人提出再审事由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1.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应当申请再审;2.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认定公民、法人的资格或者对亲子关系、收养关系、监护关系的判决、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应当申请再审
    2023-09-02
    360人看过
#收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收养关系 网友关注榜
    #收养关系 律师视频普法
    #收养关系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