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劳动纠纷
员工权益
病假
病假是指劳动者本人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假期。病假期劳动者可照常拿工资,对于病假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 更多>

病假

  •  员工请假生病,公司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在职工因病请假期间,他们仍然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按照国家法律相关规定,劳动者请病假是在规定的医疗期之内,公司应该为其缴纳社保费用,而不是因其原因拒绝支付社保费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规定,请长病假的职工,在病假期间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职工因病请假期间,他们仍然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按照国家法律相关规定,劳动者请病假是在规定的医疗期之内,公司应该为其缴纳社保费用,而不是因其病假拒绝支付社保费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规定,请长病假的职工,在病假期间与原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素 材 : 员 工 因 病 请 假 , 公 司 是 否 承 担 赔 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因此,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给予员工相应的赔偿。如果公司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承担部分责任。因此,素材中提到的建议员工直接起诉单位要求单位承担部分责任是错误的。综上所述,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医保制度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参保
    2023-09-16
    356人看过
  •  病假医疗期满后的工资核算
    在法定医疗期内,劳动者如果病情严重且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治愈,可以继续请病假。但用人单位不能因此认定劳动者旷工并解除劳动合同。对于深圳地区而言,医疗期满后继续请病假的员工不能要求用人单位继续支付工资。因为《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只有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请病假的员工才可以要求支付病假工资。在法定医疗期内,如果劳动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治愈,他们可以继续请病假。用人单位不能因劳动者在医疗期满后请病假不来上班,就认定劳动者旷工并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很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地区有不同观点。单就深圳地区而言,医疗期满后继续请病假的,劳动者不能要求用人单位继续支付工资。因为,《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很明确规定,只有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请病假的员工才可以要求支付病假工资。 【 劳 动 法 例 】 医 疗 期 满 后 请 病 假 不 违 法 , 可 继 续 请 病 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办理病愈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学鉴定,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其原定工资的百
    2023-09-14
    285人看过
  •  证明病假医生
    这是一篇关于病假条应用文的规范格式和注意事项的文章。其中,居中书写标题“病假条”是普遍的规定,同时写明请假人向谁请假,并在其职务上注明以示尊重。正文部分,应先写明病假的原因,然后写明病假起止时间、假期所去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加上请假习惯用语“请批准”、“请予批准”等。此外,病假人需要签名,并且需要附上诊断证明。在应用文中,居中书写标题“病假条”是普遍的规定。2、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3、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4、写明病假原由,5、病假起止时间,6、假期所去方向,联系方式7、最后加上请假习惯用语“请批准”、“请予批准”等。8、病假人签名。9、附上诊断证明。 请 批 准 : 医 生 开 具 的 病 假 批 准 证 明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因病需要请假时,医生应当开具病假证明,单位应当予以认可。然而,在一些地方,医生可能会滥用病假证明来规避劳动法规定,导致员工无法享受应有的病假权益。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员工因生病需要请假的,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员工进行治疗,并应当给予员工病假。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单位应当为员工安排适当的病假福利,如病假期间员工的工资、社会保险待遇等。在此背景下,医生
    2023-09-13
    341人看过
  •  员工未获得批准请假的算不算旷工?
    本文讲述员工因病假、产假等法律明确规定而应当享受的假期,如果领导不予批准导致员工未到岗,这不会被视为旷工;但如果是因为事假导致领导不批准员工到岗,那么这可以被视为旷工。但如果合法制定的单位规章制度中对此有规定,员工应遵守规定。如果员工因病假、产假等法律明确规定而应当享受的假期,而领导不予批准导致员工未到岗,那么这不会被视为旷工;但如果是因为事假导致领导不批准员工到岗,那么这可以被视为旷工。关于事假,如果合法制定的单位规章制度中对此有规定,应遵守规定。 员 工 因 病 假 、 产 假 等 假 期 未 批 准 算 旷 工 吗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因病假、产假等假期属于法定假期,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批准并安排员工享受假期。如果用人单位未批准员工因病假、产假等假期,员工可以视为旷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或者安排的劳动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正常工作的,劳动者可以视为旷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纠正,并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另外,《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批准并保证劳动者休假;劳动者没有依照规定享受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
    2023-09-12
    58人看过
  •  能提供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病假工资计算方法,若员工因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企业应按照不同连续工龄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若员工连续工龄不满2年,则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则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则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则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则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依据病假工资计算方法,若员工因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企业应按照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若员工连续工龄不满2年,则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则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则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则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若员工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则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依 据 病 假 工 资 计 算 方 法 , 连 续 休 假 工 资 标 准 是 多 少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为:劳动者因病不能从事原工作,经医疗机构或者有关机构认定需要暂停工作医疗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带薪病假。而病假工资的支付,则按照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具体来说
    2023-09-12
    402人看过
  •  请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沿袭劳动法规定
    该段内容讲述了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计算公式和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计算方式。同时指出在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计算公式为:(计算基数除以月计薪天数)乘以病假天数计算系数,而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则是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素 材 : 关 于 工 伤 病 假 工 资 的 相 关 法 律 规 定 是 什 么 ?工伤病假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根据这两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安排适当的病假休息,并在病假期间支付病假工资。具体规定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四)因工作原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五)因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或者因其他原因,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根据其情况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
    2023-09-12
    245人看过
  •  因病缺勤是否会影响全勤奖金?
    这段内容讲述了病假扣除的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病假期间,企业应按有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请病假扣除的是全勤奖,请病假就意味着没有获得全勤奖励,这很正常。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病 假 和 全 勤 : 相 关 法 律 规 定 与 实 际 操 作病假和全勤是两种不同的出勤方式,但它们都与劳动法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劳动者有病假和产假期间的,可以享受病假或者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同时,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中,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病假或者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病假和全勤的享受存在差异。一些用人单位规定只有全勤才能享受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而另一些用人单位则规定了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应当与全勤相同。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病假和全勤的假期长度上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员工的工资待遇产生影响。因此,
    2023-09-12
    54人看过
  • (3) 2020年新劳动法规定的病假可以休几天?
    这段内容描述了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时可以获得的医疗期长度与员工在职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有关。医疗期的长度分别为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计算方式是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如果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医疗,根据他们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可以获得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病假的期限是根据员工在职年限来确定的。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 病 假 计 算 方 法 : 按 工 作 年 限 折 算 病 假 天 数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病假是一种员工的合法权利,员工因病不能从事原工作,需要暂停工作期间,公司应当给予病假。而关于病假计算方法,则有以下规定:按工作年限折算病假天数。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公平、合理和人性化,有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和职责程度来计算病假天数,有利于提高员工对病假
    2023-09-12
    222人看过
  •  女性员工在孕期请病假是否会被公司开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过错的除外)。如果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予以同意;如果女职工要求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女职工支付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过错的除外)。你们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 劳 动 合 同 法 】 孕 期 产 期 哺 乳 期 , 用 人 单 位 赔 偿 金 及 继 续 履 行 问 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享有特殊的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者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导致女职工受到损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如果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
    2023-09-12
    454人看过
  •  教师能否选择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特定职工签订的合同,旨在让职工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并暂停薪水,同时保留其职工身份。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享受停薪留职待遇。教师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享受停薪留职待遇。停薪留职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特定职工签订的合同,旨在让职工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并暂停薪水,同时保留其职工身份。在此期间,双方需要遵守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教 师 能 否 享 受 停 薪 留 职 待 遇 ?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因特殊原因需要休息的,经学校批准,可以停课。但是,该法并未明确规定教师可以享受停薪留职待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劳动者因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其病假期间的工资。但是,该法也未明确规定教师可以享受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教师并不能享受停薪留职待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当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给予其合理的休息时间,并安排相应的工资待遇。教师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享受停薪留职待遇。虽然教师因特殊原因需要休息时可以停课,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教师并不能享受停薪留职待遇。因此,学校
    2023-09-12
    88人看过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病假 网友关注榜
    #病假 律师视频普法
    #病假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