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3
职工发生工伤,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或者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相当于误工费。如果是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人身损害,可以要求加害方支付误工费,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支付。
固定收入者,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本应按期得到的、却因医疗事故就医造成耽误工作而丧失的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等合法收入。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过奖金税起
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赔偿三万五千元,除此之外,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
货车误工费标准如下:1、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等于误工收入乘以误工时间。2、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等于误工时间乘以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
1、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2、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受害人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定型化标准):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平均收入计算
税前工资为 5000,低于个税起征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税后工资为5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5000-5000= 0,不征收个人
在北京工资5000元,养老保险单位支付20%-1000元,医疗10%- 500,失业1%- 50,工伤0.5%- 25,生育0.8%- 40,公积金12%-600元,单位共计支付2215元;个人支付养老保险8%-400元,医疗2%-103元
裁员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只是单独知道工资5000不能计算出结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伤事故误工费赔偿标准有以下内容: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误工时间;无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时间*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不能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误工时间*相同、相近行业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