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产两套,一套为夫妻共有,共同还贷(男方公积金多,女方少);另一套为男方婚前购买,婚后还清余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该补偿的原则是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即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婚前一方支付的房产价款应当属于个人财产,分割房产价值的时候应当首先予以扣除。婚后偿还的贷款、房屋的升值部分作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二套房”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简称,是指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现行政策下,已婚的提问者夫妻双方其按家庭单位计算,名下已有一套产权房屋,故无论是以自己名字或是妻子名字购房皆算第二套房。不过,该政策的具体实施根据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尽统一。涉及到具体的案例时,应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
-
-
男方婚前买房婚后女方共同还贷款
房子登记在男方名下,男方婚前出资买房,婚后共同还贷,婚前的部分属于男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婚后还贷的部分以及对应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双方平均分割,同时会依照照顾女方、照顾无过错一方、照顾带孩子一方有适当倾斜。房子登记在女
2021.03.30 1,638 -
婚前男方首付婚后共同还贷两套名下房产怎么分
婚姻房产分割中,属于一方婚前购买,婚后需要共同还贷的,该房产婚后还贷和房产增值部分,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若该房产登记了共同名字但还贷是另一方的名字,视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与,该房屋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021.03.09 128
-
婚前一方购买的房产婚后共同还贷一套属于二套房吗
属于的。只要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成套住房,即属于二套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央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
2022-02-14 15,340 -
离婚后男方买房, 女方还贷款, 离婚后男方买房属于第一套还是第一套
如果离婚后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成套住房数量为0的,男方购买才属于首套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央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
2022-01-26 15,340 -
深圳户口夫妻共同还贷款, 一人名下有一套房, 另一方可以购买两套吗
按照深圳现在的买房政策,深圳已有一套住房,深圳户口的家庭还能在深圳再买一套,再在省市购买多套都是没问题的,但按你的情况,在深圳有一套住房,在惠州又有一套住房,那在深圳是要算第二套,所以在深圳就不能再贷
2022-02-26 15,340 -
夫妻一方婚前买房, 婚后共同还贷, 另一方还贷的房子属于第二套房吗
属于第二套房。 2010年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布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中确定了二套房认定标准: 一、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
2022-01-21 15,340
-
01:00
男方婚前买房算夫妻共同财产吗男方婚前购置的房产,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简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换句话说,区分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关键就在于:财产的取得时间是在婚前,还是婚后。如果是婚前就已经取得的财产,一般情况下应当认定为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如果是婚后才取得的财产,一般情况
4,419 2022.04.15 -
00:49
婚前两套房婚后买房算三套吗婚前两套房,婚后买房是属于第三套房屋的。在现行的政策下,夫妻双方拥有的房屋套数是按家庭单位来计算的。以家庭为单位界定来划分的话,那就包括了本人,配偶,还有家庭里面的未成年子女。结婚之后无论是以自己名字或者是以配偶的名字再买房屋,都是属于第3
4,275 2022.04.17 -
00:52
婚前男方买房婚后算共同财产吗婚前男方买房,婚后不一定算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一方在婚前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产,在婚后也属于其一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财产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一方的婚前财产、专用的生活用
4,29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