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2021-01-20 70
普法内容
婚约一般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不具有成立婚姻的效力。婚约又称订婚,是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当双方要解除婚约或者有争议的,一般是由男女双方协商处理,婚约不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离婚程序来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主奴签约是否受法律保护
    主奴签约是否受法律保护

    主奴合同不受法律保护。中国法律规定的合同类型和名称包括销售合同、合同、合同、劳动合同等,但没有主奴隶合同。而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主奴合同明显违反了这一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

    2022-06-17 2,167
  • 离职证明不受法律保护,只受法律保护
    离职证明不受法律保护,只受法律保护

    新用人单位如果招聘的是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入职新单位必须要有上个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原件的离职证明更具有说服力,如果劳动者提交的是复印件,则需要盖上原用人单位的公章,否则新用人单位和有关政府

    2020-03-25 146
  • 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约定再婚受法律保护吗
    民法典规定离婚协议约定再婚受法律保护吗

    通过离婚协议约定的再婚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2021-03-24 81
专业问答更多>>
  •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亦即订婚,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我国《民法典》没有对婚约作出规定。但是法律不规定婚约,不等于当事人之间不可以订立婚约,只是这种婚约对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方要求解除的,可通知对方,

    2021-03-12 15,340
  •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亦即订婚,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我国《民法典》没有对婚约作出规定。但是法律不规定婚约,不等于当事人之间不可以订立婚约,只是这种婚约对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方要求解除的,可通知对方,

    2022-05-20 15,340
  • 婚约受法律保护吗

    婚约亦即订婚,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我国《民法典》没有对婚约作出规定。但是法律不规定婚约,不等于当事人之间不可以订立婚约,只是这种婚约对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方要求解除的,可通知对方,

    2022-05-11 15,340
  • 婚约受到法律保护吗?

    订立婚约的当事人双方,可以随时宣布单方解除婚约,无须经得对方的同意。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另外,虽然法律不保护婚约,但对因婚约而引起的财产纠纷,人

    2022-08-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离婚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00:56
    离婚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离婚协议生效后,受法律保护。首先,离婚协议,需由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其次,离婚协议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再次,离婚协议经双方签字,并由民政局备案,并且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取得离婚证的,离婚协议开始发生法律效力。最后,双方

    2,382 15,340
  • 没登记的婚姻受法律保护吗 01:22
    没登记的婚姻受法律保护吗

    没登记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我国实行婚姻登记制度,没有登记的婚姻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但就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可以向法院起诉。法律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

    1,132 15,340
  • 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 01:09
    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

    高利贷是指民间借款人所借贷利率一般由其和贷款人双方协商进行确定的,双方协商的借贷利率一般不可以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诉利率规定标准的,则应该界定为是高利借贷的行为。 关于贷款利息的利

    711 15,340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