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2022-04-14 2,585
普法内容
虚假合同是指一方或双方出于某种非法目的,故意签订不能履行或根本不准备履行的合同。 在实践中,假合同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 1、以高回扣为诱饵,达到顺利签约的目的; 2、在签订假合同时,骗子往往会在很多条款中给对方优厚的条件; 3、合同的主体皮包公司和个体经营者。假合同的主体大多是没有资金、没有地方、没有办公室的皮包公司和个体经营者; 4、合同的极少数条款制定得非常苛刻; 5、异地签订合同; 6、交易多为新客户; 7、利用各种亲友关系蒙蔽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怎样认定债权转让确认为虚假转让
    怎样认定债权转让确认为虚假转让

    认定债权转让是虚假转让如下:订立真债权假合同、由于债权人失误转让但剥离前债务人已全部履行的、剥离前变现抵押物的、债权人已通过新贷还旧贷的方式变更合同但转让操作失误的、转让后银行又接受债务人清偿而产生纠纷的、法律上不能的。

    2022-12-02 131
  • 怎样认定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怎样认定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要看是否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二要看是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虽有编造

    2020-06-20 131
  • 债务人虚假转让房产怎样认定
    债务人虚假转让房产怎样认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虚假转让房屋逃避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撤销财

    2021-02-12 13
专业问答更多>>
  • 怎么认定公章与虚假合同?

    我们都知道双方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都需要盖双方公司的公章以代表合同正式有效并开始实行,那么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他人伪造公司印章对外签订合同构成表见代理的,即使该伪造印章的行为后被认定为伪造印

    2022-12-28 15,340
  • 虚假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帮朋友问。

    他想知道虚假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可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3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为无效的民事行为。”1988年1月26日

    2022-07-14 15,340
  • 贷款合同伪造或虚假担保合同怎么认定

    借款合同虚假担保合同无效。存在虚假意思表示签订虚假合同的,合同本身不属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或者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作无效处理。

    2023-10-19 15,340
  • 虚假诉讼行为怎样认定构成虚假诉讼罪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了虚假诉讼罪,即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行为人采取虚假诉讼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是捏造事实并提起诉讼,而且虚假诉讼行为必须要实际妨

    2022-11-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00:58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虚假出资罪的认定条件如下: 1、犯罪行为人必须为公司的发起人或者股东; 2、犯罪行为人必须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 虚假出资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

    378 15,340
  • 虚假合同算诈骗吗 01:03
    虚假合同算诈骗吗

    虚假合同是否算诈骗,要根据以下要素确定: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

    495 15,340
  •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01:05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虚假广告,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在合同成立的过程中,由于虚假广告内容的不真实,可以归结为民事欺诈。在规范这种现象中,我国的行政法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都对此有所规定。消费者主要根据民事法律法规,追究广告商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146 15,340
王勇律师 王勇律师

江苏名俱扬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37-7669-5015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