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不可抗力的类型有哪些
不可抗力的类型有哪些

不可抗力的类型有哪些

2022-06-17 859
普法内容
不可抗力的类型如下: 1、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海啸、火灾等。因自然灾害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免除合同责任; 2、政府行为。是指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政府当局颁布新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当然,必须对政府行为的延伸进行限制性解释。所谓政府,只是指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省政府、市政府等具有制定和实施行政规章权的政府部门,不包括各级政府设立的局、部、部、部颁发的日常工作文件; 3、社会异常。主要是指一些偶发事件阻碍合同履行,如罢工、骚乱等。这些事件是社会上的人为行为,但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在订购合同时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也可为不可抗力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刑法不可抗力典型种类
    刑法不可抗力典型种类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作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强制力,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世界各国均将不可抗力作为

    2020-12-16 665
  • 哪些类型的抗辩权可以放弃
    哪些类型的抗辩权可以放弃

    抗辩权可以放弃,抗辩权的特征如下: (一)抗辩权的客体是请求权,而且该项请求权只能是具有财产内容的抗辩权。 (二)抗辩权是一种防御性而非攻击性的权利。 (三)抗辩权的有效行使权是对请求权效力的一种阻却。 (四)抗辩权是永久性的权利。 (五)

    2021-02-12 92
  • 债务人哪些类型有抗辩权
    债务人哪些类型有抗辩权

    债务人抗辩权的种类有三种,具体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按其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按其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按其是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生,可以分为法定

    2021-02-06 81
专业问答更多>>
  • 能行使不安抗辩权类型有哪些?

    1、抗辩权按其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 2、抗辩权按其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 3、抗辩权按其是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生,可以分为法定抗辩权

    2023-09-02 15,340
  • 债务人有哪些类型的抗辩权

    第一、让与时设定的抗辩权债务人在债权让与的当时所能对抗原债权人的抗辩,均可以据此对抗新债权人。在让与时即已设定的抗辩包括在此时即已可以对抗原的一切抗辩。如当事人双方虽订有合同,但债权并未实际产生;债务

    2022-09-02 15,340
  • 2023抗辩权有哪些规定?有哪些类型?

    抗辩权是相对权。抗辩权的客体则是他人的请求权,这是由抗辩权的作用所决定的,因为抗辩权是对抗他人请求权的一项权利,其行使的结果是他人的请求权暂时或永久地不能实现权利。

    2023-09-13 15,340
  • 不可抗力的法律对不可抗力有哪些评定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海啸、火灾等;政府行为,它是指当事人的合同订立以后,政府颁布新的法律、政策、行政措施而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社会异常事件,主要是指一些偶发的事件阻碍合同的履行。

    2023-11-0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企业并购的类型有哪些 01:32
    企业并购的类型有哪些

    如果从行业角度对企业并购进行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 如果按照企业并购的付款形式进行划分,并购一般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使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主要指的是使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

    4,233 15,340
  • 表见代理的类型有哪些 01:12
    表见代理的类型有哪些

    表见代理就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有权代理,但其实是属于无权代理。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行为人仍然继续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对表见代理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实质上是在无权代理层面

    1,165 15,340
  • 合同诈骗类型有哪些 01:14
    合同诈骗类型有哪些

    合同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捏造虚假事实、设定陷阱、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告诉另一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导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者履行

    860 15,340
黄梓然律师 黄梓然律师

广东洛亚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企业法律顾问
咨询律师
137-1094-1020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