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满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是否有效
满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是否有效

满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是否有效

2021-03-30 78
普法内容
满八周岁购买游戏装备的,其行为需要其监护人追认才有效。 我国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请问几年后卖
    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请问几年后卖

    满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未经乙的代理人追认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购买的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一些小物品,购买行为有效。如果是购买价值较大,与孩子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商品,如手机、电脑等商品的,则该购买行为需要经过孩子的

    2021-04-07 57
  • 盗窃游戏装备能否立案
    盗窃游戏装备能否立案

    盗窃游戏装备可以立案,只要达到立案标准。盗窃游戏装备达到一定数额的,涉嫌盗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2020-08-13 499
  • 有没有的游戏虚拟装备被骗能立案的
    有没有的游戏虚拟装备被骗能立案的

    游戏虚拟装备被骗可以立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个人诈

    2020-07-15 69
专业问答更多>>
  • 满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有效吗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接受赠与等纯获利益的民事法

    2022-05-26 15,340
  • 八周岁的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有效吗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接受赠与等纯获利益的民事法

    2022-05-26 15,340
  • 满八周岁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有效吗

    1.满八周岁购买游戏装备的,其行为需要其监护人追认才有效。 2.我国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3.但是,可以

    2022-05-17 15,340
  • 乙花1万元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有效吗?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接受赠与等纯获利益的民事法

    2022-05-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游戏装备是否属于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01:20
    游戏装备是否属于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游戏装备可以作为虚拟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的最新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27条规定,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另有规定的话,可以按照规定来执行。换句话说,我国最新的法律承认了虚拟财产的财产性质。游戏装备作为游戏玩家

    4,208 15,340
  • 未满十八周岁犯罪如何判刑 01:05
    未满十八周岁犯罪如何判刑

    针对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具体判刑标准有以下几点: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652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366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