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丢失了怎么办,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除合同丢失了,可以找对方当事人复印,要通过登记生效的合同还可以找登记机关复印。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有《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合同丢失了,可以找对方当事人复印,要通过登记生效的合同还可以找登记机关复印。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有《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解除合同有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情况。 协商解除是指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后自愿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指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一方取得并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合同在该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法定解除是指一方依据法律的规定取得并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行使法定解除权同样需要履行通知义务。
-
解除合同丢失了该怎么办
合同一般一式两份,丢失后可以找对方当事人复印,通过登记生效的合同找登记机关复印。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2022.12.02 233 -
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解除合同有以下法律规定: 1、解除合同的方式包括协商、约定解除、法定解除等; 2、合同解除自合同解除通知到达相对方时生效,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3、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可以请求相应补偿。
2021.01.30 205 -
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
2021.04.28 159
-
合同丢了怎么解除,有哪些规定
合同丢了想解除合同,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看合同中是否有约定相关情况,约定可以解除的,合同解除。既无约定又无法协商一致的,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比如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或者不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
2023-01-28 15,340 -
解除合同丢失了怎么办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丢失应该: 1、给原用人单位写出书面申请,请求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单位拒绝办理,以该理由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诉。 3、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即是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022-06-23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丢失了怎么办,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丢失的情况下,可以到原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重新开具,在说明相关原因和情况后,原用人单位应当配合处理重新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情况,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认定。
2023-06-16 15,340 -
解除合同丢失了该怎么办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丢失应该: 1、给原用人单位写出书面申请,请求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单位拒绝办理,以该理由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诉。 3、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即是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023-01-16 15,340
-
01:26
合同丢失了怎么办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自成立,就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只要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就宣告成立;这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或者法律特别规定的,合同就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就算合同丢失,也不能阻止合同的效力发生。而且合同具有相对性
1,133 2022.04.15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2,055 2022.04.17 -
01:20
借款合同丢失了怎么办借款合同丢失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协商签订一份新的借款合同; 2、债务人不配合签订的,则债权人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事实的存在。如下列证据: (1)借款时的录音、录像资料; (2)借款时在场第三人的证言; (3)通过手
733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