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显失公平的合同法律支持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法律支持吗

2022-10-15 14:2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江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15回复

专业分析:

视情况而定。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并非绝对无效,是否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在作出裁决前,该合同还是有效的。裁决对合同内容予以变更的,按变更后裁决履行,如果被撤销,那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自始无效。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晏华明律师

广东普罗米修(光明)律师事务所

显失公平合同是指一方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对方缺乏经验,导致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民事行为是否明显不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律师普法更多>>
  •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不公平合同通常具备以下条件: 1、有偿合同; 2、双方权利义务明显不平等,明显偏离公平原则; 3、这种不公平是由一方利用其优势或缺乏经验造成的。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不是绝对无效的。是否向法

    2022.06.17 258
  •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应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应

    显失公平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应。显示公平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对方缺乏经验,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设定明显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条款,导致双方基于合同的权利义务和可观利益严重失衡,明显违反公平原则。人民法院裁决变更合同内容的,应当按照变更后的裁

    2022.04.16 241
  • 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效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效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当事人一方申请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无效。

    2021.04.24 122
专业问答更多>>
  • 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法律效应吗

    1、显示公平的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等情形,在与对方签订合同中设定明显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条款,致使双方基于合同的权利义务和可观利益严重失衡,明显违反公平原则。需要注意

    2022-10-13 15,340
  • 合同不公平法律支持吗

    1、可以申请无效。 2、根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

    2022-10-13 15,340
  • 合同显失公平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在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没有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

    2022-06-05 15,340
  • 合同显失公平是违法的吗

    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标的物的价值和价款过于悬殊、承担责任、风险承担显然不合理的合同,都可称为显失公平的

    2022-08-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01:11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其中一方,在受损害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时与其签订合同,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具体情况的,可以认定为显失

    2,273 2022.05.11
  •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1,859 2022.04.17
  •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01:14
    如何界定合同显失公平行为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在明知行为人处于危困状

    1,523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