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未经允许私自安装妻子监控是否侵犯妻子隐私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这要首先了解一下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在安装监控时主要以自家范围为主,如果在无法避免的涉及到他人范围,首先要告知对方来征求对方的意见,在不涉及对方隐私及生活方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解决安装方案。如有意或已经严重涉及到对方生活便利、或窥探其隐私将有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可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妻子私自堕胎是不侵犯丈夫生育权的,自由决定是否生育,这是妻子对自己处分自己的生育权的体现。但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算的,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
-
妻子私下堕胎是否侵犯丈夫生育权
妻子私下堕胎的行为没有侵犯丈夫生育权,丈夫不能以其享有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夫或妻一方有自主决定是否生育的权利。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五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第一千零五十七条规定,
2021.01.01 146 -
小区监控是否侵犯隐私权
只要小区电子眼安装和监控的位置、范围是公用场地、通道就不属于侵犯隐私权。 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
2021.04.12 539
-
妻子私自堕胎是否侵犯丈夫生育权
1、不侵犯。生育不是婚姻的必然结果,女性也并非生育工具,公民既然有生育的权利,同样应享有“不生育的自由”。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女性有单独终止妊娠的权利。 2、因为身体是女方的,女方拥有身体权,胎儿在没
2022-06-01 15,340 -
妻子出轨被丈夫录像侵犯隐私权
如果你决定离婚,你妻子可以在法庭把你和其他女人的录象作为你有过错的证据,在你的家庭(父母及岳父家)的范围里公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她在你的单位或者那女人的单位或者网上公布,则有可能侵犯你们的隐私
2022-03-13 15,340 -
妻子私自流产是否侵犯丈夫同意权益
你妻子擅自流产的行为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你要求她对你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话,法院是不会支持你的请求的。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女性有选择是否生育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明
2022-03-15 15,340 -
安装监控算侵犯隐私吗
不算。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
2022-02-08 15,340
-
01:07
侵犯隐私权如何起诉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
2,028 2022.04.17 -
01:20
侵犯隐私权赔偿多少钱隐私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具体如下: 受害人有权请求加害人停止对其侵害的行为。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比如,加害人正在把受害人的隐私生活领域,进行宣扬传播等,当出现这
2,567 2022.04.17 -
01:00
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会怎么判需要根据其触犯的具体的罪名来分析。比如,如果侵犯个人隐私,同时满足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话,就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需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2,8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