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1-09 23:30:09 128 人看过

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具有简便、快捷、灵活性和简易性等优点,能够有效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缓解矛盾,节约司法资源。但诉前调解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案件有局限性,可能会拖延当事人的时间,影响诉前调解的声誉和威信。因此,在诉前调解中,需要谨慎处理,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公正地解决。

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的优点包括:

1.简便、快捷:诉前调解程序的非正式性质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灵活和简便。

2.灵活性:由于程序的非正式性,诉前调解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3.简易性:诉前调解程序的简便性和快捷性使得它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案件分流到调解法官手里之后,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联系方式,即刻取得与被告的联系。同时了解被告对本案纠纷的态度和解决意见。

第二,诉前调解使当事人省心、省时、省钱。当老百姓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总是心情沉重,寝食难安,希望尽快把闹心事搞定。

把思想包袱尽早卸下来,如果法院能提前介入认真负责的进行调解,把矛盾化解掉,这样就免得当事人一遍遍地往法院跑,既节约了群众的时间,也使当事人的心情早日轻松起来,同时也免除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第三,诉前调解可以节约司法资源。与审判制度不同,调解的目的在于追求当事各方最大程度的利益。调解制度所关注的焦点不是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形成的法律事实,而在于在纠纷发生之后,如何寻求出一种当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2、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的“弊”:

第一,诉前调解案件有局限性。诉前调解的案件局限于法律关系明确,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一些矛盾发生之后已经经过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有关组织调解,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到法院打官司,如果还进行诉前调解,势必会拖延当事人的时间,影响诉前调解的声誉和威信,使当事人产生多个部门推诿扯皮的感觉;

第二,个别诉前调解案件可能会使当事人失去最佳诉讼时机。如在外地打工回家过年过节的当事人,当原告方得知被告方在家时才到法院请求立案尽快进入诉讼程序,如果这时法院开展诉前调解的话,当被告方知道了原告方的诉讼企图后就有可能提前外出打工,逃避纠纷的解决。

诉前调解的优势与不足

诉前调解是指在正式诉讼程序开始前,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进行的调解活动。它是一种非诉讼手段,旨在通过调解解决纠纷,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

诉前调解的优势包括:

1. 节约司法资源。相比诉讼程序,诉前调解可以避免大量司法资源的浪费,减轻法院的负担。

2. 提高当事人的和解意愿。诉前调解可以让当事人有机会更好地沟通,增进了解,从而提高和解意愿,减少诉讼的发生。

3. 减少社会矛盾。诉前调解可以避免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诉前调解的不足包括:

1. 缺乏法律保障。虽然诉前调解可以促进和解,但缺乏法律保障,不能保证调解结果的强制执行。

2. 调解结果不可靠。诉前调解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员进行,其调解结果难以保证,当事人需要另行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3. 需要额外的费用。诉前调解需要额外的费用,当事人需要承担这些费用,这可能会增加诉讼成本。

综上所述,诉前调解是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但需要法律保障和加强监管,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减少其不足。

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的优点包括简便、快捷、灵活性和简易性,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当事人的和解意愿,减少社会矛盾。但诉前调解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如缺乏法律保障、调解结果不可靠和需要额外的费用等。因此,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以维护公正、高效、低成本的诉讼程序。

《民事调解规定》第二条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但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1日 01: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示催告程序相关文章
  • 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独特功能与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其设计上暴露出的一些弊端,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劳动者相互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的平等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存在3个主要问题。第一,失业保险缴费金额与失业保险金待遇的确定有失公平,具体来讲就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标准。而劳动者失业保险缴费基数与工资总额挂钩,即:工资水平越高,失业保险缴费就越多;工资水平越低,失业保险缴费就越少。但失业后,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却并未按照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来确定,而是执行相同标准。只有在失业保险缴费年限有区别时,才会在总额上体现差距。如果仅凭缴费年限的长短体现失业保险金总额的区别,
    2023-05-04
    338人看过
  • 债权凭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债权凭证制度作为执行工作方式方法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法院向申请人发放债权凭证缺乏法律依据。民事执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法定性原则,即执行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必须从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中选择执行方法与手段,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不能采取法律没有规定的措施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均没有规定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有权向债权人颁发“债权凭证”以终结执行程序,同时,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并不是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只是将“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作为中止执行的事由,而不是将其作为终结执行的事由。此外,根据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一旦裁定终结执行,执行程序就不能启动恢复,而“债权凭证”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2023-06-13
    441人看过
  • 我国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条将责任人的主观心态限定为明知,此规定缺乏法律术语的准确性。明知是否仅指故意,是否包括重大过失呢?在不同环境下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词意的不确定在实践中容易造成混乱。让我们假设一下产品责任案件中责任人的主观内心,现实中他们所持的主观心态往往是单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漠视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那么这样的心态可以表现为责任人为直接故意,但有时也可以是基于间接故意表现,或者又可能是基于重大过失。若我们只将明知理解为故意的意思,则法律对这些持非故意心态的责任人则丧失了约束,这显然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第二,法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仅有限适用于因产品缺陷致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健康的情形,对于财产损失则不适用。我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值得商榷。有学者就认为,侵权行为无论是侵犯人身权还是财产权,在性质上都是民事违法行为,都需要予以制裁。在产品责任损害赔偿领域,财产权与人身权是属于同一法律梯次,都
    2023-06-07
    182人看过
  • 评标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评审专家库管理混乱。根据《招标投标法》,公共采购市场的评审专家主要来源于两类专家库,一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一是招标代理机构自己建立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库内。专家的产生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也可以直接确定。依照《办法》,专家库由财政部门统一建立和管理,也可以借用代理机构的专家库,评审时在财政部门监督下通过随机方式抽取。二、评审专家无法有效进行评审。为了避免评审专家与采购主体和供应商之间进行“勾兑”串通的几率,《办法》规定,评审专家的抽取时间原则上应当在开标前半天或前一天进行,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两天。评审专家都是业余的,有自己的科研业务,随机抽取的专家在开标前半天接到开会通知,有些根本就无法参加评审,有些匆忙赶到现场,也不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马上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因为厚如砖块的数百页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全部看完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评标现场的专家打分
    2023-06-02
    215人看过
  • 债权凭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债权凭证制度作为执行工作方式方法改革的一项新成果,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法院向申请人发放债权凭证缺乏法律依据。民事执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法定性原则,即执行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必须从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中选择执行方法与手段,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不能采取法律没有规定的措施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均没有规定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有权向债权人颁发“债权凭证”以终结执行程序,同时,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并不是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只是将“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作为中止执行的事由,而不是将其作为终结执行的事由。此外,根据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一旦裁定终结执行,执行程序就不能启动恢复,而“债权凭证”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2023-04-19
    145人看过
  • 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程序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对于监视居住的执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部门的实施细则均作了规定,总体来说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所、居所等活动空间的限制;二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为自由的限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但到底限制在什么范围之内,各方面的规定都没有明确,这就给执行工作带来困难。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被监视居住者的义务:不得干扰证人作证和不得毁灭、伪造证据和串供。但如何在监视居住中发现被监视居住者违反法定义务的情况,却缺乏有关配套措施和规定,在实践中很难杜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和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均规定对被限制自由的人实施电子监控,以防止其逃逸和串供2.监视居住的规定忽略了对第三者权利的保护。我国对监视居住对象的行为的要求是“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
    2023-06-02
    195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更多>

    #公示催告程序
    相关咨询
    • 公司法人否认制度存在的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5
      但是归根结底,法人是自然人通过法律的途径为了进行盈利活动设立的,就免不了会有人以法人的合法形式来掩盖其侵害第三人、债权人或者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那么为了防止自然人为了一己私利,侵害了债权人或股东的的利益公司法人资格否认的制度就应运而生。
    • 我国公司法人否认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03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指为防止法人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法人的独立人格与成员的有限责任,责令法人的成员或其他相关主体对法人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制度。
    • 假释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3
      1、减刑假释工作部门之间缺少沟通 2、减刑假释案件审判职能不明晰。 3、假释比例过低。对策: 1、逐步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2、健全法院内部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机构,落实“阳光审判”。 3、适当增加减刑假释比例,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体系。
    • 刑诉法司法解释见证人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9-21
      1、初具雏形的强制见证模式弊端凸显 2、见证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3、见证人权利义务尚属法律空白 4、违反见证程序证据的效力不明。
    • 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6
      在评选先进集体、授予个人荣誉称号和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工作人员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未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指标的区(县级市)、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当年不得评选为先进个人、获得奖励;连续2年未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的,应当追究其领导责任。年度人口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