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阶段是否区分主从犯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7 17:51:18 423 人看过

区分,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中,一般均有主从犯区分。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阶段时出现犯罪中止吗

犯罪预备阶段是有犯罪中止的,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也算作犯罪中止。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7: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从犯相关文章
  • 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各国有无罪说、不罚说和折中说之分,目前各国立法多采取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该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2023-03-21
    399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各国有无罪说、不罚说和折中说之分,目前各国立法多采取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三、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该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2023-03-22
    264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区别是什么?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区别是什么?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各国有无罪说、不罚说和折中说之分,目前各国立法多采取对中止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做法。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三、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该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刑法》第
    2023-04-29
    54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有否犯罪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阶段属于犯罪行为吗?(一)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
    2023-03-03
    273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有否犯罪中止?
    一、犯罪预备阶段有否犯罪中止?这要看是否有共犯,假如犯罪嫌疑人只有一人时,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且未造成损失的,是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但假如犯罪嫌疑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时,其中一人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却未能阻止其他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并且造成了损失的后果时,不成立犯罪中止。并且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犯罪嫌疑人于其他犯罪嫌疑人成立罪名的共犯,即假若实施的是故意杀人行为,所有人都成立故意杀人的共犯,均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二、如果成立,是否与犯罪中止的时间性特征相想冲突呢?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与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是不相冲突的两件事。假如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假如没有造成损害结果,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但是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且未造成损失的是可以免除处罚的,所以在性质和程度上,两者都是不同的。三、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
    2023-04-16
    488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能够打击犯罪?
    视情况而定。如果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存在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成立在犯罪过程中,但是不能在犯罪后。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犯罪活动中自动放弃犯罪,消除犯罪后果的行为。犯罪预备阶段可以定罪吗可以,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
    2023-07-06
    32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从犯
    词条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是否直接参与犯罪,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帮助犯。... 更多>

    #从犯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区分主从犯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0
      区分。《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我国《刑法》对主犯的规定是以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主要作用”为标准,同时兼顾了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情况。所谓起“主要作用”,是指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共同犯罪行为,以及共同犯罪的危害后果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促成共同犯意的形成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会区分主从犯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1-15
      预备犯罪,属于共同犯罪的,分主从犯。在犯罪预备中,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犯罪预备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 在我国法律中犯罪预备阶段能否区分主从犯呢?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31
      区分。《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我国《刑法》对主犯的规定是以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主要作用”为标准,同时兼顾了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情况。所谓起“主要作用”,是指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的形成、共同犯罪行为,以及共同犯罪的危害后果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促成共同犯意的形成
    • 在刑法中如何区分犯罪预备阶段的主从犯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0
      刑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共同犯罪的有关情形。在一般共同犯罪中,一般有主从犯,毕竟,犯罪事实的发生,必须有预谋、组织、规划、实施等相关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主从犯,但由于犯罪行为的顺利完成发挥了共同作用,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基本相同,不应区分主从犯。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由三人以上共同犯罪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 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是否构成犯罪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05
      刑法第二十二条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为犯罪准备;对于准备犯,可以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