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工伤医疗期间,企业不得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以及作开除、解雇、辞退处理。工伤医疗期满后仍需治疗,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十二个月内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工伤医疗期满或者评定伤残等级后,应当停发工伤津贴,改为享受伤残待遇。
医疗期的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二条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六条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
医疗机构责任界定:医疗事故赔偿相关标准的解读
286人看过
-
累犯自首的相关规定解读?
239人看过
-
解读医疗法规医疗行业中的必要规定
397人看过
-
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的相关解读
420人看过
-
社保购买相关规定解读
409人看过
-
医疗期的含义解读。
252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民间借贷利率相关规定解读澳门在线咨询 2025-01-091.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必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如果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支付利息,则视为没有利息。如果借款合同中关于支付利息的规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那么利息应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定。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则视为没有利息。 2.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各地人民法院应根据本
-
病假医疗期的规定是什么的相关信息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9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
-
大病医疗互助相关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5参加大病医疗互助的对象:《大病医疗互助暂行办法》第三条:“凡按《湖。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规定参加了本省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含退休人员),都必须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并由用人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统一向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足当年大病医疗互助费(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缴纳)。”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享受医疗救助1.参与卖淫、嫖娼而染
-
医疗期间,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的相关规定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4一、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医疗期间,用人单位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您的这个理解是很正确的。二、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以及第四条的规定,医疗期的确定要“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并且,医疗期的计算还要考虑到您朋友
-
医疗事故评残鉴定标准解读香港在线咨询 2025-01-15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二十一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