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哪三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0 14:33:44 144 人看过

一、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哪三类

1、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二、法律关系有哪些

1、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的内容;

2、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

3、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所谓单向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联系;

4、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赖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

物业法律关系的主体

物业法律关系是指由国家物业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在物业管理和相关活动中的主体相互之间形成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物业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具体的法律关系主体如下:

1.业主

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的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独立所有权是典型的传统不动产所有权形态,现代物业区域各业主的权利形态一般是区分所有权。

业主享有以下权利: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提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长,并享有被选举权;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依《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负有义务。

2.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大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第一次大会,在物业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比例时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召开。业主大会的临时会议,经20%以上业主提议,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

业主大会的法定人数,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持有1/2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参加。

业主大会有以下职责:制定、修改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决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方案,并监督实施;制定、修改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或者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的其他有关物业管理的职责。

3.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是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是业主大会的常设执行机构,对业主大会负责。

业主委员会的委员应当由业主担任,其成员不得兼任本物业区内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

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18: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中外合资经营相关文章
  •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哪几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自然人是指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法律主体,包括公民、无国籍人和外国人。个体户也是自然人的一种特殊的法律表现形式。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能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组织。3、非法人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但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经济法的法律属性:1、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2、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3、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2023-08-08
    195人看过
  • 法律关系参与主体有哪些?
    法律关系主体如下:一、公民,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共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二、机构和组织,这主要包括三类:1、各种国家机关;2、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三、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什么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机关。具体而言,包括依法成立的组织,该组织是由有权机关依法批准成立,包括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还要求其主体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还要注意的是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023-07-18
    234人看过
  •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人。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1.公民(自然人);2.机构或组织(法人);3.国家。国家既可以成为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国内法律关系的主体。比如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一、拆迁房确权纠纷最终会败诉吗被拆迁房屋已经被拆迁,房屋不复存在的,不可以再进行确权之诉。确认之诉通常是请求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或权利的存在。法院对房屋确权之诉作出判决,确认某个民事主体享有房屋所有权,这种权利应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权利,也即权利主体可对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自然终止为民事法律关系自然终止是指某类民事法律关系所规范的权利义务顺利得到履行,取得了各自的利益。从而使该法
    2023-04-12
    359人看过
  • 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主体种类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1)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2)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各政党和社会团体。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的成为“法人”。其中既包括公法人(参与宪法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各机关、组织),也包括私法人(参与民事或商事法律关系的机关、组织)。中国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依其所参与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而定。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在国内
    2023-05-01
    419人看过
  • 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客体,而其中物又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客体。民法上所指的物,是民事权利主体能够实际支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可以用来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等所需的物体。在我国,有必要通过对各种物进行分类,以规定各种物的法律地位和流通范围。1、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将物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析不同所有制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在现实的合同制度中也具有相应的法律意义,如在我国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只能成为特定主体之间签订合同的客体。2、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指企业的劳动资料。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习惯上把那些能够供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各项耐用设备也称为固定资产。国营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主要固定资产非经主管机关准许,不能擅自增减。3、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流通物是国家允许在
    2023-06-08
    478人看过
  • 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哪些
    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承担权利义务的主体。一般是指当事人、公诉机关,而可以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国家、法人、组织和公民,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一是依法参与刑事诉讼,二是在诉讼中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和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对于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认定,必须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才可以认定。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构成要素有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就是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即关系主体,其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二、课征主体登记类型税收的主体分课征主体和缴纳主体,而这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课征主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税主体,二是征税主体。税收主体又称征税人,是在税收分配过程中行使征税权利的主体.也就是税收法
    2023-03-07
    108人看过
换一批
#商业招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中外合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 更多>

    #中外合资经营
    相关咨询
    • 法律关系主体种类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5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
    •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3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
    • 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
    •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主体有哪些个能力的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7
      法律关系主体的主体能力: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所谓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 法律关系主体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2
      第一、法律关系主体从法理学角度讲主要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和国家。第二、从诉讼法角度看,原告和被告是诉讼过程中的两个基本主体,以民事诉讼法为例,原告、被告被称为当事人。此外,诉讼代理人(通常中的律师)、审判人员(法官)、书记员、鉴定人员、证人等参与诉讼活动的人也属于广义上的诉讼参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