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向来因高收益、低风险、资本占用少而备受银行关注。但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这个业务时存在着方法和技术的缺陷,未能充分挖掘这项业务的创利潜力。
根据被称为银行业“基本法”的《巴塞尔协议》的第244条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因此,与一般的贷款不同,贸易融资是自偿性很强的业务,有清晰的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并具备短期性、重复性、周转快、流动性强等鲜明的业务特点。贸易融资向来被银行业认为是高收益、低风险的一项业务,原因就是它对资本的占用少,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渗入到企业的贸易环节中,为银行带来许多沉淀于其他业务中间的丰厚利润。
在国际市场上,贸易融资业务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市场和技术的力量在共同重塑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方向。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主要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业务。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但分析这些业务的开展情况,我们会发现以下值得关注的地方: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
尽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鲜明的自偿性特点,并在额度确定、融资期限等方面与一般贷款具有显著区别,国内绝大部分中资银行仍然主要应用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理念和运作模式,即主要按照授信主体是否符合贷款准入标准来评估业务风险。融资对象的财务及资信状况仍然是决定国际贸易融资能否发放的主要因素。例如,对于出口信用证押汇这个最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少银行对未提供全套可转让海运提单(物权单据)的中小企业出口押汇申请仍不予考虑。打包贷款在操作程序上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出口应收款融资是一种国内新兴的融资产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量化的工具.绝大部分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融资准入门槛,在对贸易真实性及贸易连续性进行调查之后,还要求融资者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或担保作为还款的第二保证。部分银行还要求融资者额外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投保证明。因此,中资银行在产品理念上和授信方法上都把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运作。
国内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上的保守做法主要根源在于国内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方法实现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控制,银行对融资业务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在无法充分把握第一还款来源的前提下,往往把第二还款来源的充足程度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长期形成的存贷主流业务观念亦驱使中资银行的业务人员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贷款思维去经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从而忽略了对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分析及对贸易周期动态数据的跟踪。
2.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企业结算方式转变而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中国推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相对于其他日日翻新的银行业务如零售银行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等,中资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创新速度很慢。新产品少有推出,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融资产品仍然集中于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信用证业务,在以汇款方式结算的领域产品创新幅度不大。由于传统产品的时效性差,企业的操作成本及融资成本均很高。
据资料统计,目前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70%采用的是赊销方式,15%采用的是信用证方式,7%采用的是跟单托收的方式,其余的结算方式占8%(Dener,2005)。因此,汇款方式已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但对于汇款结算,目前国内银行基本上只担当了付款操作者(PaymentProcessor)的角色,在贸易融资方面的服务非常有限。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达到了1.4万亿美元,而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余额只有170亿美元,仅占12%。由此可以想见,有相当数量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是市场上现有融资产品及服务所不能覆盖的。
3.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技术落后,业务发展后劲弱
国内商业银行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业务系统和运作流程来支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银企之间缺乏贸易信息共享,亦未能建立一个能够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流动实现实时数据传递和动态分析的信息技术平台。不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融资业务的触发点始终滞后于实体货物的流动,导致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无法匹配。同时,由于缺乏对贸易周期(TradeCycle)的整体认识,银行仅针对整条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单个环节提供融资业务,而不能提出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的整合方案。同时,国内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技术的引进和运用方面一直比较滞后,核心业务处理系统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变化。
-
对外国际贸易额与对外国际贸易量
68人看过
-
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条约相同点
326人看过
-
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区别
446人看过
-
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法的概念
196人看过
-
国际贸易实务-DEQ贸易术语
391人看过
-
国企融资贸易违法吗
397人看过
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贸易融资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资金融通行为,一般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类型。直接融资行为主要有:购买者的提前付款、销售方的延期支付、以及进货贷款;间接融资行为则主要是各种... 更多>
-
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关于国际贸易的仲裁规则一样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7国际仲裁是国际商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方法,如果要问通常会用到哪些法律,根据纠纷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国际商事纠纷中贸易纠纷比较常见,所以有关贸易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会用的多一点。 另外,因仲裁的地点不同也会使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比如,国际贸易纠纷当事人常选择在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因此会适用英国的相关法律。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国际商事仲裁方面的国际公约主要有:《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和《联
-
国际贸易仲裁与国际贸易诉讼有什么不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6国际贸易诉讼和国际贸易仲裁,所处理的是国际之间发生贸易纠纷。国际贸易诉讼特点是:诉讼所涉及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争议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所涉及的财产座落在外国或者属外国人所有。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若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而合同中又没有订立仲裁条款,则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要求通过司法诉讼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这就是涉外民事诉讼。在涉外民事诉讼中,一国法院必须首先确
-
国际贸易合同有效?什么是国际贸易合同有效?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23在国际贸易中,对外签订贸易合同的有效要件是:1。双方表达意思并达成一致的;2、双方都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社会公序良俗。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是真实的;(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
-
国际贸易诉讼与国际贸易仲裁相比有哪些特点?湖北在线咨询 2024-08-30国际贸易诉讼和国际贸易仲裁,所处理的是国际之间发生贸易纠纷。国际贸易诉讼特点是:诉讼所涉及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争议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所涉及的财产座落在外国或者属外国人所有。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若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而合同中又没有订立仲裁条款,则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要求通过司法诉讼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这就是涉外民事诉讼。在涉外民事诉讼中,一国法院必须首先确
-
国际贸易税收政策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6解答: 代表处纳税收入的确定 1.自营贸易免税 常驻代表机构仅为其总机构从事自营贸易进行联络洽谈,搜集商情资料等准备性、辅助性活动,由总机构与中国境内企业直接签定商品贸易合同,并且能够提供总机构与中国境内制造厂家签定的购买商品合同以及总机构将商品销售给中国境内企业的发货票的,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其取得的商品进销差价收入及其他收入可免予征税。 2.总机构与代表处共同从事一项代理业务,应纳税所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