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隐性侵权大揭底购房者需要防范的五大陷阱
什么是隐性侵权?打个比方,如果你买了一双皮鞋,结果发现是伪劣产品,刚穿几天就坏了,这就是显性侵权。如果某名牌皮鞋用大字打出了“买一送一”的广告,当你急匆匆跑去抢购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是买一双皮鞋送一双鞋垫。一般消费者这时只会埋怨自己没注意广告上的小字,埋怨商家太过精明。实际上,这就是利用模糊广告欺骗消费者的隐性侵权行为。
如今,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百货商场里再打出“买一送一”就已经没有多大效用了。可在房地产市场上,消费者对隐性侵权的手法还不甚了了,难免吃亏。
层高缩水,层数见涨
某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楼书中宣传层高2.8米以下的房子买不得。因为不少房子的实际层高都会低于其宣传的数字,幅度从每层5厘米到10厘米不等,加上铺地板等装修工作的损耗,到手的房子就远没有样板间那样豁亮了。
不要小看这缩水了的几厘米,对于一座高层楼房来说,每层少10厘米,就能“挤出”一层来。多出来的这一层,不管是租是售,开发商都能干赚一笔。对于住户来说,少了10厘米可能根本看不出来,对生活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看出来的业主,也不见得就愿意劳心费力地去向有关部门讨说法。于是这类隐性侵权的做法越来越流行。
开发商占用面积也要交物业费
业主们可能光看到物业公司每个月来朝自己要钱了,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应该向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催讨物业费呢?
律师表示,未售出面积和公摊面积不同,前者的产权仍属于开发商,物业费、水电费、供暖费、公共维修基金等也应由开发商缴纳。同样,产权属于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的公共设施,也该由所有者掏钱。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开发商自己组建的物业公司不会向开发商要钱,亏空的部分自然由业主们掏钱。
业内人士透露,在物业费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部分钱被用来填补空缺了,物业公司为节省成本,就难免会降低物业的服务质量。如在维修中使用较便宜的材料,使用价格低廉的草籽等。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业主。
利用公共设施盈利
小区里的公共设施是消费者买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草坪、停车场、会所等,都对营造舒适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开发商前期宣传的重点。然而,一些小区在业主入住之后,公共设施的非盈利性质却有所改变,不仅影响了业主的生活,也为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利用公共设施盈利的现象有:小区内户外广告、电梯内广告、会所出租进行商业活动等。
某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销售经理表示,房产开发的周期长,不可控因素较多,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使利润最大化,不得已而改变原有规划,这也是生存的需要。例如原来在小区里规划有幼儿园,虽然知道盖了一定赔钱,但有其他利益点的支撑,还不至于亏本;如果这些利益点忽然消失了,开发商就不得不修改规划。“没有人愿意欺骗别人,欺骗不是初衷”。
物业费用置换
目前,北京多数小区都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缺乏组织的业主们也不会想到要去查物业公司的账。每月开工资的物业工作人员有多少?实际在小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又有多少?有多少人的工资不应开在物业公司的账上?账目上的这些信息,都有可能揭露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的隐性侵权行为。
职业经理人高-平称,北京的住宅市场上,大多数物业公司都是由开发商在前期成立的,听命于开发商。对于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普通业主来说,即使获得了查账的机会,也很难看出物业费里有哪些是虚报、乱报的。例如,有些开发商将非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车辆等费用算在了物业公司的账上;还曾经出现过重复计算工作人员工资的现象,账面上显示一个保安的工资为1200元,其实他真正领到的只有500元至600元。业主们的物业费就这样被隐性挪用或侵吞了。
占用物业工作人员工时
比置换物业费用更为隐性的侵权活动,是占用物业人员工时。某业内人士称,开发商自己组建的物业公司,往往成了开发商为自己服务的专门班组。这些保安、清洁工、花匠等工作人员从物业公司开工资,挣的是业主们的物业费;却常常被开发商叫去“免费”服务,无疑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高-平认为,很多开发商派生的物业公司不具备专业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仍沿袭着开发商的“行政管制型”思路,尚未完成向“亲和服务型”理念的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开发商的“傀儡”,账目不清,服务对象不清。这也是造成很多物业公司收费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
专家提醒:购房者要谨慎购房规避五大陷阱
443人看过
-
买房置业谨防五大缩水陷阱
123人看过
-
消费者购房需谨防开发商售楼“心理陷阱”
321人看过
-
网上购物谨防十大陷阱
70人看过
-
谨防房产购置中的几大陷阱
421人看过
-
冬季装修谨防节前五大陷阱
13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销售陷阱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20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关于买房要谨防开发商的销售陷阱有哪些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
买房防止开发商陷阱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9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
-
-
购房签合同留意五大陷阱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8陷阱一:营销陷阱有些开发商为了制造热销假象经常会在售楼中心的房源公示栏上打出“售完”字样,让购房者觉得已经没有多少套房屋。销售人员也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制造热销气氛,让购房者产生紧张感,在没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就签了合同。一些开发商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墙体,做成开放型厨房让空间看上去更加通透、视觉舒适,而这对于实际居住来说都是不实用的。还一些开发商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而购房者更不可能